智启未来:人工智能赋能校本课程之路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智启未来:人工智能赋能校本课程之路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铁路第一中学 吴苏辛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铁路第一中学始建于1958年,成立时便肩负起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1978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首批省重点中学;2010年,学校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2024年,学校成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与全国多省市学校一起,共同探索科学教育的实践路径。在办学宗旨上,学校提倡“以课程化人、以活动育人”,历经10年潜心发展,形成了多层次的“三位一体”校本118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呼铁一中以卓越的教育成就和独特的办学理念,见证无数学子的成长与梦想,在教育征程上一路熠熠生辉。

智慧校园,引领科技潮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趋势。学校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积极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为校本课程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在智慧化硬件设施方面,我校建成无线网络全覆盖的智慧校园,让师生随时随地享受信息化的便利;配备触屏一体机,便于教师引入最新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加生动直观;安装电子班牌,保证每位学生的走班出勤情况能够准确记录、及时反馈;打造数字化录播教室,实时直播或录制采集课堂教学视频,实现智能化中控,便于形成课堂实录;建设VR创客教室、3D打印实验室等创新实验室,让学生在科技前沿的场景中获得体验式的学习机会;搭建数字科创中心,配置六足机器人等设备,为学生提供探索机器人技术和数字矩阵等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动手中学会知识、理解科技。

在信息化软件设施方面,学校立足课题建设软件平台,利用课堂复盘、AI 技术课堂反馈、学科专家教学评价等方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同时,作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学校立足与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辽宁省黑山县、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共同建立的“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以专家分析和教师反思反哺教学,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提炼出本学科或跨学科适配新课标要求的常态化课堂教学模式,打磨各学科基于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积极推进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实现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国家课程的和谐统一。

特色课程,绽放多元魅力

学校的校本课程发展历经4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形成校本课程的双语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第二阶段,对国家课程进行本土化调整,比如立足北疆自然资源,利用北疆常见的沙葱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第三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和科普研学课程,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劳动技能和科学素养;第四阶段,形成“三位一体”校本课程体系,包括拓展类、特色类和实践类课程,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这4个阶段,逐步构建起了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从语言、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到个性化发展,层层递进。

1.拓展类校本课程:传承文化,规划未来

拓展类校本课程依托国家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分为学科延伸课程和德育浸润课程,旨在筑牢学科基础,强化学习优势,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趋势、需求和前景,更加科学地规划未来;在“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参观屈原故里,身临其境地感受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魅力。

2.特色类校本课程:开拓视野,个性发展

特色类校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分为艺术与人文课程、体育与科学课程两大类,旨在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书法艺术课中,借助人工智能绘画软件,学生可以更轻松地绘画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美育课程中,人工智能音乐合成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在体育与科学课程中,智能运动设备能够监测学生的运动数据,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和训练方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思维。

3.探究类校本课程:实践探究,激发潜能

探究类校本课程对全体或部分学生开设,包括创新实验室、劳动教育课程、研学旅行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志愿活动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科深度研究兴趣,激发学科潜能。在物化生创新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深度实验,充分发挥自主探索能力;在3D打印实验室中,学生不仅可以设计、打印作品,还能够在操作中理解创意设计的应用场景;数字科创中心开设“北斗杯”机器人竞赛和无人机课程,学生通过掌握前沿的机器人知识和人工智能在无人机上的应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望未来,续写辉煌篇章

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开发出30多门校本课程,包括4门国家级优质课程、33门省市级课程,共计134名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项。我校排球队在全国传统项目联赛中取得第四名,学校获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学校的安代舞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与校本课程的融合。在课程设计中,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辅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课程评价中,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提升师生的人工智能素养,让师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举办人工智能竞赛、开展人工智能教学研讨活动等,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在校本课程中的应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教会学生的不能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中的知识,更应该是面对真实生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要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持续推进创新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