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科技成果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宁开幕,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正式揭牌——

越来越多科技成果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本报记者 阿妮尔 王琼 见习记者 王子欣

在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展位,校企合作研发的具身大模型机器Galbot正在进行功能展示。

许欣 摄

冬日金陵,科创活力激越澎湃。12月26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与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南京开幕。

此次科交会以“校企双向奔赴 师生携手共创 政产学研金协同 开创科技转移转化新局面”为主题,会期3天,旨在充分发挥高校人才集聚、创新活跃的优势和企业的市场优势,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

蓄势待发,未来可期。科交会现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正式揭牌,部、省、市支持区域中心(江苏)建设政策体系发布等亮点引人注目,全国超400家高校带着科技成果参会、超3000家企业报名对接,昭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美好前景。以此为起点,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

启建新平台——

首个全国高校区域中心蓄势待发

今年9月,教育部和我省签署部省共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战略合作协议。随即,在教育部高位推动、高位支持下,我省举全省之力出台超常规政策、拿出硬招实招,结合产业布局确定南京、苏州为核心承载区。签约仅3个多月,区域中心已初步具备向全国高校提供服务的能力。

科交会开幕式上,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正式揭牌,围绕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3个重点领域分别建设的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和苏州先进材料分中心等4个分中心正式挂牌。

区域中心启建至今,我省积极推动政策、资金、物理空间“三个到位”,与省内外60多所高校对接,遴选近1000项有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一批成果有望于近期落地转化。南京、苏州已分别成立独立法人机构,以市场化管理模式保障中心建设运营。

地处江苏,服务全国。本次科交会就是发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功能的重要举措。“中心现在有已经签约的项目吗,签约前的概念验证具体怎么操作?”“学校不在南京和苏州,成果转化对接有在线平台吗?”……在会场专设的区域中心展示区,了解信息和沟通需求的参会人员络绎不绝。

在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展位,人形机器人Galbot听到口述指令后,准确抓取货架上的商品递到筐中。这是由北大—银河通用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研发的首代轮式、双臂、身体可折叠具身大模型机器人,该项技术已和多家企业签约,目前正与区域中心合作寻求更多转化可能。“我们希望校企合作的成果服务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不久前,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院长顾忠泽带着器官芯片相关技术进驻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推动成果进一步转化。中心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产业生态完善,可为团队的应用研究提供丰富资源。进驻不久,已有众多企业表达合作意向。

目前,南京、苏州建有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近百个。两市计划3年内搭建“一站式”公共转化平台,形成从项目引入、技术研发、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到小批量试生产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我省将持续在省级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基地认定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区域中心突出高校共建共管共享,将打造成为全国高校在江苏的异地转化中心。”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省预计将用10年左右时间,探索以区域中心为牵引、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节点的协同发展新模式,打造创新主体活跃、服务体系健全、要素配置高效的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经验、打造样板。

荟萃好成果——

校企牵手开展多领域供需对接

记者在科交会现场高校成果查询区看到,多家企业的产品经理人驻足大屏前,点击寻找感兴趣的科技成果。“公司位于苏州,与省内多家高校有合作,我还想看看其他省份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造。”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产品经理人重点查看“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技术成熟度高、可转化应用的成果项目,对感兴趣的项目逐一拍照、记下联系方式,打算进入“成果超市”进一步交流。

本次科交会挑选了241所高校的2716项科技成果搭建“成果超市”。其中,重点推介成果368项,高价值专利技术644项,技术成熟度高、可转化应用成果项目1451项,包括路演项目171项,大学生创新成果94项,涵盖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生物医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

“这次参展的预计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在研药品和新药有100多种。我们和区域中心签约共建实验室,计划将3个学院搬到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附近。”中国药科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作人员谢雨欣作为技术经理人,承担着科技成果转化的职责。她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递上厚厚的“中国药科大学待转化项目”手册,“希望我们的项目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

摘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冠军的“哪吒”也来到科交会现场。“‘哪吒’系列海空跨域无人航行器能上天,能下海,能抗风浪,是当前国内外公开发布的同类成果下潜深度最大、负载能力最强、水下运动范围最广的海空跨域航行器。”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王家卿热情地向参会企业和高校推介表示,“这项产品已用于海洋科考,后续会推出更多消费级产品,希望未来在各行各业拓宽产品谱系。”

会场内,成果推介和项目路演接续开展,校企沟通氛围火热。为促进项目顺利对接,100余家科技金融、技术转移机构和300余名技术经理人参与项目对接交易,为供需双方提供优质的专业咨询和服务。

“这些项目涉及新能源、半导体、AI大模型等多领域。”西交利物浦大学科研生产力和创新办公室教师吴佳同样是技术经理人,她对学校参会的9项科技成果如数家珍。“技术经理人既需要充分了解实验室里的科研动态,又需要充分了解行业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促成科研团队和企业精准对接、长期合作,在产业化中不断改良原有成果。”

据了解,在区域中心建设过程中,南京、苏州每个产业方向都将组建专家委员会和不低于200人的专业服务队伍,为参建高校提供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集成政策群——

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堵点

科交会现场,南昌大学与区域中心签约。“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不少困境,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和实际需求还有差距,企业对高校的科研也有待进一步了解。”南昌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教师裘洁告诉记者,希望区域中心这个成果转化“大舞台”充分发挥作用,加强精准对接,促成校企双赢。

“我们将珍惜每一颗创新种子,竭尽所能支持其茁壮成长。”科交会开幕式上,部、省、市支持区域中心(江苏)建设政策体系发布,为破解高校科技成果“不能转”“不好转”“不会转”“不愿转”“不敢转”等难点堵点提供保障。

建设省级概念验证中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培育,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建设培育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开展“教育界产业界对话对接”创新合作行动、强化重点产业专利转化对接,以“拨投结合”模式加大对原创技术、初创企业的支持……我省出台一揽子保障举措,推动科技成果供给、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增强科技金融精准供给,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

在南京,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于近期进驻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我们协助校企共同培育知识产权成果,并通过中心进行转化。”运营中心工作人员徐星云介绍说。在苏州,工业园区发布支持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建设重点举措,以政策矩阵全力支持合作高校开展生物医药领域技术转移转化。

金融资源集聚是江苏开展技术转移转化的又一优势。科交会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签署支持区域中心(江苏)合作协议。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9部门共同制定《关于金融支持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的指导意见》,综合运用股权、债券、贷款、保险等多种方式,为区域中心建设发展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记者获悉,未来我省将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投资基金,加大对区域中心参建高校原创技术、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此外,在基金投资难以覆盖的成果转化早期阶段,还将通过“概念验证+拨投结合+基金支持”等方式提供支持,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