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宿迁学院依托各二级学院成立11个产业学院,把产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为产教“做媒”让研用“联姻”
■本报记者 许妍 通讯员 王菁 刘庆斌 许陈
日前,宿迁学院党委书记徐德率队前往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开展深化宿迁电商产业合作活动,双方现场签订合作协议。作为扎根地方的应用型高校,2020年转制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至今,宿迁学院始终将办学治校放进区域发展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与时代同频、与地区同心、与产业同行。
“近年来,我校主动对接宿迁市‘615产业体系’发展的人才需求,通过建设校级产业学院的方式在更多领域深度探索产教融合,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服务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为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研发力、创新力和实践力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徐德说。
引领办学高度——
面向产业精准布局
经济管理学院建有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文理学院建设棱星大数据产业学院,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建有斯迪克新材料产业学院、洋河产业学院、苏花产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全力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学院……2021年,宿迁学院出台《关于产业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各二级学院“成建制”建设产业学院正式拉开帷幕。
产业学院要建成何种模样?以该校最早“吃螃蟹”的京东现代产业学院为例,2021年,在“宿迁学院京东商学院”基础上,该校与京东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携手为宿迁培养大批精通电商物流的应用型人才,助力宿迁将电商产业打造为第一个千亿级的王牌产业,踏上弯道超车之路。京东现代产业学院“放了样子”,成为该校其他产业学院的标杆。
2023年,宿迁学院实施“产业学院提优工程”,产业学院建设进入2.0版。依据优化后的《产业学院年度建设考核与评估指标》,该校将产业学院按成熟度分为3个等级:重点推进京东现代产业学院、华为现代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一级产业学院建设;对有一定基础的二级产业学院,加强管理,突出产业特色;对建设成果较少的三级产业学院,适时优化、调整、改造。
目前,该校坚持“重点专业对接主导产业、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原则,产业学院全面对接宿迁市15条重点产业链,分批建成11个产业学院,每个产业学院均制订建设方案,实现了产业学院管理“制度化”、产业学院布局“精准化”、评价体系“精细化”、教师团队“双师化”、教学内容“产业化”、科教融汇“协同化”、双创教育“多元化”。为加强顶层设计,该校还制订《宿迁学院服务宿迁“三联三融”“十大星火计划”推进工作方案》,全面服务宿迁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得益于产业学院建设,宿迁学院敏锐捕捉行业用人端动向,灵活撤并旧专业、新设多个专业,如新能源汽车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区域用人需求“对齐”。
“高校专业设置的第一准则是社会需求,产业学院建设推动我校对专业结构作出全面部署。”宿迁学院教务处处长陆海霞说,“产业学院建设期间,我们的实训实习平台、双师队伍建设等早已打好前站,新专业申报通过率高自然而然。”
针对产业学院建设成效,宿迁学院提出了中期目标:到2027年底,获聘江苏省产业教授不少于15人;建设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和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不少于5个;国家及省级一流课程、省级产教融合课程数不少于10个,确保校内产教融合课程比例达30%以上;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来源于企业或工程实际占比达80%以上……
彰显育人厚度——
把产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高层次人才共享、研发平台共建、校企协同育人是宿迁学院产业学院建设的“三大实招”。
今年9月,来自苏北花卉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企业家徐倩被聘为宿迁学院林学专业江苏省产业教授。“上岗”以来,徐倩担任该校林学专业学生校外导师,与学校共同编写教材、开发课程、设计培养方案。目前,该校这一群体数已达12人。
与此同时,宿迁学院教师深入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帮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项目申报,实现了“联姻互聘”。“校企人才交叉任职、互兼互聘,人员有岗位职务、有具体任务、有相应待遇。”该校人事处处长王菊说。
“学校构建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机制,以高层次人才‘双落户’、校企‘人才互聘’等多种形式,形成人才共享。”宿迁学院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新星说,目前该学院已与多家企业联合引进编制在高校、创业在地方的“双落户”人才8名。“该举措最大程度发挥了政府的政策优势、企业的待遇优势、高校的平台优势。同时,‘双师制’也为学校人才培养上了‘双保险’,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明显上升。”
引来了“凤”,还要筑好“巢”,搭好“台”。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企业,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在宿迁学院斯迪克新材料产业学院先进膜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该公司投入300万元购置实验设备等,校企联合申报的“江苏省新型功能膜材料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一周前,该公司董事长金闯还成为宿迁学院首批大学生成长成才“锦囊工程”特聘导师。目前,双方正在合作开展高折射率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等8项企业开放课题的研究,联手打破国外垄断。
洋河股份每年投入60万元共建洋河产业学院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各产业学院校企双方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研平台……长期以来,宿迁学院和企业依托产业学院,共建研发平台,开展协同创新、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诠释何为“1+1>2”。
背靠产教融合这片“森林”,宿迁学院校企协同持续走深走实。2023年11月,华为与江苏省高校共建的首家现代产业学院落户该校。宿迁学院与华为合作共建物联网工程“华为班”,招收2个班共100名学生,2024年高考招生报名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深受学生、家长欢迎。
目前,该校2023级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已嵌入9门由华为开发的课程,包括车路协同场景AI技术应用实训等。“华为班”学生先后在华为生态企业、华为沃土工厂、华为全球培训中心等地开展浸润式认知实习,“华为生态企业校招”为宿迁学院举办了专场活动。
据宿迁学院副校长郭照冰介绍,该校依托区域产业需求,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四对接”,即专业对接产业,课程体系对接毕业要求,课程内容对接企业需求、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环节,构建了“园区即校区、工号即学号、工位即座位、毕业即就业”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展现“湖畔”速度——
学校成长与区域发展“对齐”
今年9月,在华为全球全联接大会上,宿迁学院与华为联合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育人经验作为全球2个示范案例之一,在华为2.3万名全球合作伙伴面前获得推介。华为现代产业学院的高显示度和高认可度,成为宿迁学院产业学院建设成效的有力证明。
近年来,宿迁学院多次举办全国性产教融合相关活动,如2023京东第八届校长班暨全国产教融合峰会、长三角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字信息技术科教产融合创新联盟等。该校还联合100余所高校牵头组建全国京东产业学院联盟,制订学院建设标准,全国有近400所高校到宿迁学院京东现代产业学院考察学习。
“引企入校”与“推校入企”的“双向奔赴”,让宿迁学院育人工作实现了内涵式新发展。
荣获2023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国家一等奖、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省一等奖,2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二等奖,获得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授权……这是该校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专业2021级本科生王雪莹入学以来的成绩单。依托京东现代产业学院、华为现代产业学院的校企联合培养,宿迁学院学生斩获85项国家级奖项和216项省级竞赛奖项,孵化了近10家大学生创业公司。今年9月,宿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70名学生通过华为HCIA-Datacom认证,获得进入相关生态企业就业的“敲门砖”。
从学生到教师,从学校到企业、地方政府,办学育人每个环节都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有所获、有所进。宿迁市王官集蝴蝶兰大世界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蝴蝶兰种植项目基地。几年前,苏北红掌、蝴蝶兰等生产企业因没有自育品种、缺少品种权,在国外公司的压力下,被迫转向其他花卉生产,损失惨重。为此,宿迁学院教师乔永旭首创微孔真空渗透诱变技术,历时3年,成功诱变四倍体2个。乔永旭帮助企业将种子握在自己手中,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彰显了宿迁学院在当地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度和贡献度。
一组翔实数据呈现了该校产教融合的质效:转制以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0项;签订横向科研项目940余项,到账横向科研经费累计1.078亿元;与25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五技合同”登记交易额逐年递增,2023年登记交易额增长率全省第一,目前已登记认定技术合同356项,登记交易额1.32亿元;成果转化项目累计168项,实现转化收益230万元。
“‘扎根宿迁办大学,办宿迁的大学’在宿迁学院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宿迁学院校长潘志明说,“我们跟产业同向而行的密码就是‘共’,共情、共赢和共创。产与教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产生共振叠加的实际效果,让每一方都迸发澎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