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哲学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创新哲学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读《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有感

■ 倪娟

《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

陶德华 张义修 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观念日益多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养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我认为,哲学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哲学能够帮助青少年构建理性思考的框架,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明辨是非,做出独立判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明确人生目标,找到生命的意义;培养思辨精神,形成批判性思维,从而不盲从、不迷信,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哲学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然而,现实中青少年哲学教育的内容比较单调,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哲学读物匮乏,难以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培养青少年适应时代需要的能力。鉴于此,我们欣喜地看到《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这套生动通俗的青少年哲学启蒙读物。

这是一部凝聚着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心血的哲学书,由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张亮教授、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德育教研员顾润生教授担纲顾问,南京市中华中学陶德华老师领衔主编,共分为《文艺作品中的哲学思想》《生活中的哲学智慧》《人工智能时代的哲学思考》3册。本丛书创新青少年哲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融会贯通的讲解,引领青少年走进哲学世界,了解东西方哲学,感悟人生智慧,为青少年哲学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2024年10月,该套丛书成功入选2024年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

很多人认为哲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离孩子的生活很远。但事实上,哲学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事物都可以引发孩子的思考,培养孩子的思维。

更重要的是,哲学教育能够提升孩子的学习力。英国达勒姆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对接受儿童哲学教育的四五年级学生进行了时长一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学生的数学和阅读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

知名教育心理学博士莫恩格·雷戈里也指出:“儿童哲学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因为哲学这种看似‘无用’的知识,其实正是锻炼孩子思辨力、学习力等核心能力的最有力杠杆。”孩子可以把这些能力迁移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比如,他们理解故事或数学概念时会更容易。

所以,青少年学习哲学,并不一定要为了将来成为哲学家,而是要掌握哲学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理性思辨的能力,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哲学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哲学教育对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哲学教育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问教育。青少年时期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塑造思维方式、培养核心素养的黄金阶段。青少年哲学教育有助于点燃孩子的智慧火花,积蓄未来生长的力量。因此,在这个阶段,引导青少年学习哲学、感悟哲学,对于促进其身心健康、智慧成长、追求卓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连接哲学与青少年的桥梁,《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以其独特的编写理念、内容设计和学习方法,为青少年打开了通往哲学殿堂的大门。首先,本丛书贴近青少年生活,注重问题引导。它从青少年的生活经验出发,基于青少年的认知水平,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内容,并通过设置问题,引导青少年主动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哲学、应用哲学。其次,本丛书精选哲学素材,展现思想魅力。它精选了中外哲学史上的经典思想和案例,并结合当代社会生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青少年读者,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哲学的魅力,激发对哲学的兴趣。再次,本丛书注重培养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在内容设计上,它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品质,引导青少年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其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江苏省哲学课程基地建设的优秀实践成果。为了更好地推动青少年哲学教育的发展,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哲学课程基地建设,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教育改革举措,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哲学的机会和平台,为青少年哲学教育探索新路径。

南京市中华中学作为首个哲学课程基地学校,在课程开发、教学实践、师资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丰富成果。《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便诞生于中华中学这片沃土,是学校长期坚持哲学教育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江苏省哲学课程基地建设成果的一次展示。

《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在青少年哲学教育方面做了非常好的实践,但现实的青少年哲学教育任重道远,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积极创新。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江苏省哲学课程基地建设,为青少年哲学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优质的资源。我们将持续深化课程建设,加强优质教材的编写和推广,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并积极引导家长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青少年哲学教育,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充满哲学氛围的成长环境。

在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将江苏省哲学课程基地建设成为青少年哲学教育的示范基地,一定能够在基础教育阶段深入开展青少年哲学教育,出版更多更精彩的哲学教育成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