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上好“大思政”,育好接班人
■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 王新华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大思政课”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全面提升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构建“大思政”格局、建设“大思政”队伍、打造“大思政”课堂,推动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
坚持党建引领,
落实全面育人格局
建设大思政育人格局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突出党的领导地位和引领作用,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为此,明达中学建立了党总支主导、校长负责、群团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始终确保党组织发挥统筹谋划、举旗定向的作用,牢牢把握办学育人正确政治方向。学校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聚焦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年举办一次德育论坛,每两周举行一次班主任培训研讨会;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打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各种家校交流通道,听取家长意见建议,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依托党建共建机制,挖掘整合校外资源,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单位,共同策划组织有益于中学生成长的实践课程和活动,构建社会共育机制,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发挥特色优势,
加快思政教育赋能
思政教育对正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要让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新路径上动脑筋、下功夫。
近年来,明达中学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各学科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激活高质量教育“一池春水”。学校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下+线上”等多种路径,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上下功夫,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此外,学校坚持发挥特色优势,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功能,将讲好中国故事融入教学实践中,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针对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利用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教育因素,让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深入人心;针对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助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品质;针对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养。
强化实践教学,
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近年来,学校不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积极调动各类资源、拓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启迪思想、提升本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联通课堂内外大平台。通过推动主渠道与主阵地的深度交融,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多场域交替影响的“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新体系。
构建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平台。以课程思政为基本路径,明确各年级学生在基础阶段、训练阶段、提高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把综合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打造主题教育班团会平台。通过主题班团会进行思想道德、理想信念、诚实守信等主题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校,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
设置节日文化教育平台。全方位挖掘春节、劳动节、端午节、建党节等节日文化的内涵价值,开展写春联、包粽子等文化实践项目,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