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汉字书写,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规范汉字书写,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吕菊兰 王富宁

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不仅关乎文字的准确性与美观度,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因此,加强大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从近期调研大中小学写字(书法)课堂教学、观摩学校书法社团活动情况看,尚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一是过度依赖电脑提笔忘字多,主动规范书写频次少;二是教师字理分析多,示范书写少;三是“卷面分”“求职门面”等功利层面要求多,艺术欣赏、审美情感体验少;四是“应景式”兼职教学及走马观花式活动多,“深耕式”专业教学指导及精品社团活动少……以上问题削弱了写字(书法)教育教学的实效。笔者以为,加强大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进一步发挥其润心赋能、立德树人作用,应重视以下方面。

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抓好起步。良好的书写姿势与习惯,不仅能助力预防和矫正学生“脊柱侧弯”和“小眼镜”等健康问题,更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让他们在书写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书写姿势的“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力求在“头正、肩平、身直、足安”的放松状态下书写,特别要让学生“静下来”;纠正不正确的执笔方法,以缓解书写疲劳。教师要加强近距离示范书写,减少学生看视频和教学一体机的次数,以预防和减缓青少年学生的近视。

提高规范书写水平是核心任务。提笔就是练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遵照《通用规范汉字表》规范书写,围绕笔顺、结体,突出规范、美观,从基本笔画训练开始,逐步深入到楷书、行书字体的书写技巧,并结合临帖与自由创作实践,重点提高楷书、行楷的书写质量。文字的背后联结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在提高学生书写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文化素养的锤炼。书法教学和社团活动中,应避免“繁简混用”等现象。通过多维度的写字(书法)教学和规范书写,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汉字的结构和内涵,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要借助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领略汉字的独特魅力。比如,教学中可以穿插汉字“六书”常识教学及汉字字体、书法书体的变迁内容,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创造、使用、演变和发展,体味汉字的形体美和构造美。

强化书法教育与相关学科融合教育。一方面,书法教育不应是孤立和封闭的,要在书法(写字)课第一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发挥书法社团等的作用,实现与历史、政治、美术、数学和语文等学科的融通融合。如:教学楷书时一并介绍“欧虞褚颜柳”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书法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史的支流。另一方面,书法教育要明确各年级段教学要求。小学、初中,重在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不同学段的写字要求,依据《通用规范汉字表》《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逐步提高书写质量和速度,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美观、流利;充分利用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汉字书写学习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用语用字规范化“啄木鸟行动”,让孩子们在一笔一画中感受汉字魅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力。高中、大学重在写好行楷、行书的同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学习书写隶书、行草书,学会欣赏、评价书法作品,培养学生书法审美情趣和眼光;充分运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成果,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等活动,多渠道向世界展示以规范汉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独特魅力。

不断提高书法教师的数量和水平。名师出高徒,强书法教育必先强书法教师。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应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倡导学校广泛开展“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教师基本功比赛,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和文化素养。特别要注重发挥“翰墨薪传”书法教师国培班和省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指导作用,丰富书法教学方法,带动一批基本功扎实、有志于书法教育的骨干教师高质量推进书法教育。高中和大学阶段,以将“美术与书法”正式列为一级学科为契机,鼓励部分热衷于书法艺术的高中毕业生报考书法艺术类专业,缓解基础教育阶段书法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发挥有师范类汉语言文学和书法(研究)专业的高校示范辐射作用,强化书法专业师资培养和培训交流。社会层面,发挥各级书法协会(书法院)的专业指导作用,以书法名家进校园、书法教师校本培训为抓手,全方位提高大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水平。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保障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落地见效。我们要完善多维评价新体系,鼓励将规范汉字书写纳入基础教育学科质量检测、“书法考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考核范围等,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的兴趣和动力;要探索数字赋能书写教育的新途径,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让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要构建融贯书写教育全链条的新机制,让学校和家庭、政府和社会形成共识,协同推进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深入开展。

(吕菊兰系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教导副主任,扬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获江苏省小学语文“杏坛杯”教学竞赛、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王富宁系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工委委员、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和江苏省教育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