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变”与“不变”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自2005年起,江苏省天一中学持续举办“聚焦课堂”研讨活动,累计为全国各地4万余名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20年的“变”与“不变”

■本报记者 汤雯 通讯员 周丹

前不久,第20届全国“聚焦课堂·三注重课堂”研讨活动在江苏省天一中学举行。本届活动以“新课程实施·三注重课堂”为核心议题,全国多个省份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聚焦高中9门学科开展“同课异构”,举办学科专题微讲座,在深度交流中启发思维、共同提升,2500余名与会者聆听了一场教学盛宴。

同课异构,各显风采

“你能从这些诗句中找出哪些是人写的、哪些是AI写的吗?”“你觉得两者区别在哪里?”江苏省天一中学金苹果剧场,该校语文教师陆雨婷向学生抛出一连串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汪曾祺写的是‘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画面感;AI写的是‘红苹果、黄苹果、尖嘴麻雀、花喜鹊’,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是很呆板的模仿。”

除了陆雨婷,同时开课的还有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张艳慧和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教师李婧。3位语文教师同上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一课,展示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和教学特色。

“陆老师的课堂是充满生成和生长的课堂,教师引领得法,重视学生的领悟;李老师的课堂是学力生长型课堂,是一节有胆识的课,返璞归真,去掉了花哨的活动,扎扎实实完成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任务;张老师的课堂知识丰富、备课充分,课内课外相勾连,体现出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学养与眼光,充实实在。”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教师李仁甫点评表示。

在9门必修课教学研讨之外,天一中学还设置学生发展指导、艺术教育、技术教育、班团活动、劳动教育及AP国际课程等特色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该校教育教学的多样性与前瞻性。该校执行校长陆锋磊说,近年来,基于“丰富课程”的传统,天一中学进一步完善课程架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目前,该校在“三高合作”平台基础上系统规划“丰富课程”体系、生长课堂及综合评价体系,尝试整合校内外优质课程资源,为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平台和课程选择。

比如,天一中学开设无动力帆船、网球、射箭等课程,在此次体育科目研讨活动中,9名教师同时开课,涉及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健美操、体育护理等多项内容。“这里体育课的规范性很强,学生运动量很大,体现了老师们较高的专业水准。希望能邀请他们到我们学校去交流。”甘肃一位体育教师表示。

取长补短,共同提升

记者注意到,此次研讨活动每门学科都由3位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师分别来自天一中学、省内其他高中以及省外高中,此举清晰体现了“聚焦课堂”活动的初衷——为来自不同区域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使更多地区的教师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中获益。

“不同区域的老师,教学风格有差异。比如,我们学校老师上课时更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根据学情及时调整课程设计。”陆锋磊说,“这并不代表着哪位老师的课上得好或是不好,而是提供共享平台,鼓励大家取长补短,选择性吸收自己需要的东西,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参加研讨活动的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表示“获益匪浅”。此次研讨主题为“三注重课堂”,即“注重情感体验、注重自主学习、注重主动创造”。教师们认为,“三注重”的教学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观摩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汲取了灵感,发现了新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源于互补共享理念,“聚焦课堂”活动自启动以来,每年都吸引省内外众多教师报名参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30个省份4万余名教育工作者前来观摩学习。

聚焦热点,关注学生

从最初“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研讨”,到后来的“激情·探究·对话”,再到“高品质示范·丰富课程”,以及如今备受关注的“三注重课堂”,20年来,每年“聚焦课堂”活动主题都紧密围绕课程改革方向,关注教学热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堂呈现方式。

活动主题的演变,反映了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即以教师教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为主,教师更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据了解,为了破解“教师讲得多”这一难题,天一中学在课堂实践中作出诸多探索和调整。特别是近年来结合“双新”背景,该校提出从教学“三注重”走向学习“三注重”,聚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更具校本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陆锋磊对此感慨颇深:“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师往往急于呈现答案,并让学生记住;后来,教师试着提出一个问题,让一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轮流回答,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如今,教师不再急于评判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而是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讨论,答案也更具开放性。”

除了理念的变化,“聚焦课堂”活动的信息化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升。本次活动亮点之一是利用AI技术对上午第一节课的视频进行智能分析和评估。通过对课堂语音和影像的识别诊断,全面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从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持。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来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一个活动举办20年,并不容易。”陆锋磊说,“我们的理念在变,教学方式在变,活动主题在变,但不变的,是对教学的不断求索以及教书育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