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启动专业特色学院建设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推动高校更好服务产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江苏启动专业特色学院建设

本报讯(记者 陈思洋)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如何引导高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高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行业的匹配度和贡献力,培养高水平、专门化人才?省教育厅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江苏高校专业特色学院建设方案》,明确聚焦国家和江苏急需紧缺领域,建设一批优势明显的专业特色学院。12月11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苏高校专业特色学院建设情况,解读专业特色学院建设背景和方案以及省级人工智能学院、省级工业软件学院建设目标及任务。

“未来人才培养模式将迎来全方位深层次变革,从‘单兵作战’转向‘多主体联动’,从‘知识为主’转向‘能力为先’。”据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介绍,江苏启动专业特色学院建设工作,将推动高校有组织地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并协同行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等,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体系,进一步体系化、持续化、制度化推进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打造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标杆和样板学院,营造全省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格局。

“与传统高校二级学院不同,高校专业特色学院建设是为了推动高校主动作为、创新作为,更好服务产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徐庆说,为推动省级人工智能学院、工业软件学院建设,省教育厅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在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三期专项资金安排中,将对两个学院相关专业予以重点支持,对本科生、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予以统筹支持,对两个学院教研改革、科技创新和课程教材等项目予以优先推荐和立项支持。

《建设方案》明确,到2030年专业特色学院建设的重点领域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工业软件、“双碳”技术、公共卫生、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涉外法治、知识产权等国家和江苏急需紧缺行业领域。专业特色学院由高校结合自身优势特色自愿提出建设申请,省教育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审核、择优认定,从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科研成果、产教融合实效、办学条件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大数据产业处处长卢俊介绍说,围绕专业特色学院建设,省工信厅将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对接“筑峰强链”企业共建人才攻关联合体,支持省级人工智能学院参与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基地、产业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同时组织“筑峰强链”企业与省级人工智能学院深度对接,引导校企合作共建省级大学生企业实习实训基地。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张巍表示,围绕“1650”产业体系适用的工业软件,省工信厅将指导并支持省级工业软件学院联合“筑峰强链”企业打造人才攻关联合体,支持工业软件产业链骨干企业与省级工业软件学院合作建设特色化开源社区、开源项目,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联合开展人才培养。

为推动省级人工智能学院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处一级调研员陈德宝表示,省发展改革委将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将人工智能学院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处长郦雅芳介绍说,省科技厅将实施“1820”基础研究策源行动,围绕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决策、内容生成等方向,组织重大科学问题协同攻关,并通过省攀登、杰青、优青和青年项目,加强全省人工智能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

“在数据资源共享和算力支撑等方面,省数据局将向人工智能学院开放公共数据相关的数据集语料库资源及数据标注服务,统筹建设全省一体化算力调度平台,降低人工智能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用算’成本。”省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处处长杨元表示。

目前,省级工业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工作通知已印发至全省本科高校。下一步,省教育厅将聚焦网络空间安全、低空经济、“双碳”技术等急需紧缺行业领域,会同省有关部门分批次启动省级专业特色学院建设,推动高校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专门化人才,为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