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多彩社团”助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赵才广
近年来,为进一步贯彻“双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创新打造“多彩社团”,以社团建设为抓手,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传承与创新:筑牢文化根基,迸发时代活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项目进校园,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对此,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新兴路校区先后开设中国结、十字绣、纽扣花、纸盘画、纸伞画、武术、手工编织等10余个传统项目社团,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开设篆刻、安塞腰鼓、面塑、戏曲等非遗文化社团,在学生心中铭刻乡愁印记,厚植家国情怀。
与此同时,“多彩社团”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融入科技元素,提升学生体验感的同时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对此,学校瞄准未来学校发展方向,锚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培养目标,通过开展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科技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新兴路校区先后投资90多万元建成近400平方米的科创大厅和科创园,成立热传印、鲁班车床、动漫编程、图灵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社团10余个。300多名师生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省市科技白名单竞赛奖项。此外,学校还在社团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科学家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故事,感悟科学家精神,用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
拓展与融合:寻求多元发展,开展跨学科融合。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彩社团”不断拓宽活动领域和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同时打破学科界限和壁垒,开展跨学科融合,将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到活动中。如新星树诗社、新星之声广播站、生命体验社团、创意沙画社团、劳动实践社团、民俗社团注重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将课堂学科知识应用到社团实践,并且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活动,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数学社团、动漫编程社团则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激荡思维,碰撞火花,将数学的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等元素融合。学校建成善娃农场、民俗地产工作坊,成立跨学科融合社团,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应用,引导学生将艺术创作与科技实践创新相融合,将劳动实践与生物科学相链接,将安全防范救护、体育技能训练与生命科学相联系,真正实现以社团活动启智赋能、提升素养。
当前,学校的“多彩社团”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学校科技社团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多人次获奖;《生长融创 以劳育人》获盐城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成果奖;在省金钥匙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省科技模型大赛、青少年编程大赛、“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大赛、省市湿地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中,全校有400余名师生获奖;劳动实践基地“善娃农场”获评“江苏省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优秀基地”。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省中小学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学校”“省人工智能协会会员单位”“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会员校”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