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优化三提升”让“校园餐”更放心、贴心、暖心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走好教育强省之路·笔谈

坚持“三优化三提升”让“校园餐”更放心、贴心、暖心

■宿迁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倪成城

近年来,宿迁市始终把规范和加强校园食品安全作为政治任务、民心工程紧抓不放,各级教育、纪检监察、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各尽其责、密切协作,凝聚起强大监管合力。各级各类学校将校园食品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防严控严管各类风险隐患,努力打造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校园餐”。特别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宿迁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扎实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伙食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不断优化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餐饮服务质量,让“校园餐”更放心、贴心、暖心。

优化供餐条件,提升师生安全感,让“校园餐”更放心。围绕实现“每一名有就餐需求的学生都能在校内食堂就餐,且有良好就餐环境、有营养可口伙食”目标,宿迁市加大食堂硬件提升及规范化管理力度。一是坚持自主经营原则。严格落实中小学食堂自主经营要求,对实行对外承包、服务外包或劳务外包的食堂开展严格审查、严格监管,让更多师生能在学校吃到自家食堂做的饭。目前,全市742个学校食堂中,自主经营715个,占比96.4%;对外承包经营4个,占比0.53%;实行校外配餐的学校23个,占比3.1%。二是提升硬件保障水平。针对部分学校食堂布局流程不合理、设施设备老旧破损,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问题更为突出等现状,自今年“校园餐”管理不规范问题集中整治以来,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食堂供餐条件改善,将其纳入重点整改事项,加大经费投入,主动升级改造。据统计,今年暑假期间,全市共有151家学校投入5600余万元用于食堂新建、扩建和升级改造。其中,沭阳县、泗洪县、湖滨新区新建食堂8个,投入资金3200余万元;全市升级改造食堂58个,投入资金1690余万元;扩建食堂8个,投入资金430余万元;实施基础设施整修维护、新增设备的食堂77个,投入270余万元。这是近5年来全市投入最大、涉及学校食堂最多的一次集中升级改造,较大幅度提升了食品安全硬件保障水平。三是满足学生在校就餐需求。聚焦中小学生在校“就餐难”问题,按照“知情自愿、愿吃尽吃”原则,因地制宜、因校施策,综合采取增加供应、错峰就餐、集中用餐配送、送餐到教室等多种方式,积极满足学生在校就餐需求。目前,全市在校就餐学生约96.7万人,较两年前新增15万余人,在校就餐率上升11%。

优化管理模式,提升师生获得感,让“校园餐”更贴心。依托省教育厅“阳光食堂”和宿迁市“阳光直采”信息化监管平台,实行“配送企业达标上线、学校食堂线上按需采购、银行代收代支伙食费、职能部门全程监管监测”监管机制,实现对学校食堂、食材供应企业全过程管控、全数据溯源。一是食材采购更阳光。全市学校食堂食材采购均在“阳光直采”平台上进行,通过比价格、比质量、比服务采购食材,所有食材实行“周采日送”、冷链配送、全程监控,确保食材安全新鲜。学校每周公示食谱、食材采购记录等,接受学生和家长监督。二是食材验收更严格。建立三级验收责任体系,各学校均按要求建立食材验收制度,由学校管理人员、家长志愿者、食堂员工组成不少于4人的食材验收组,定期轮换,在全程视频监控下验收食材,并通过智能蓝牙秤拍照上传验收图片。市场监管部门督促各配送企业和校外供餐公司加强各环节管理,在出货出餐前严格组织检查把关,确保入校食材安全。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开展巡回抽查,重点查看各学校验收视频回放,督促学校严格、规范组织验收食材,有效降低了问题食品的发生率,减少了食材跑、冒、滴、漏等问题。三是餐费管理更安全。建立学生餐费专用监管账户,家长通过微信扫码将学生餐费直接缴存至银行监管账户统一保管,学校不再单独保管学生餐费,确保学生餐费管理安全。自2020年秋季学期以来,累计监管学生餐费91.35亿元。学生的餐费管住了,食材采购环节的不规范行为少了,食材的价格降下来了。据统计,近3年来,全市学校食堂主辅食材占学生餐费达80%以上。学生纷纷表示,现在的菜量比以往多了,而且经常有水果吃、有牛奶喝。四是监督机制更健全。市政府出台《宿迁市校园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明确“三类人”职责,督促校长(园长)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完善并严格落实各类制度机制。针对巡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梳理出40条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负面清单,并印发《宿迁市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十条禁令”(试行)》,进一步强化学校食堂管理的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

优化服务保障,提升师生幸福感,让“校园餐”更暖心。宿迁市坚持把办好安全放心的学校食堂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既让学生在校吃得饱,更让学生吃好吃暖、吃出营养健康。一是提升餐食品质。在广泛征求家长、学生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学校根据季节特点和不同学段学生的营养需求,依据《江苏省中小学校膳食营养和食品安全指南(试行)》,每月制订营养食谱,报教育部门备案后公示执行。组织开展厨师、营养师技能培训和展示交流活动,今年以来共培训厨师、营养师近2000人次,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的烹饪水平和服务保障意识。二是实施“暖心工程”。市、县教育部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用于学校食堂更新、添置各类食品保温设备,保障学生在天冷时吃热、吃暖。两年来,市财政拨付50余万元用于市直学校“暖心工程”设施设备添置和维护。三是实施民主监督。全市建立并落实“三长”陪餐机制,市、县(区)教育部门班子成员实行分片包干,随机到联系的县区和市直学校陪餐。各校建立并落实校长、家长陪餐制度,每周制订校长陪餐计划,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陪餐,广泛征求各方对“校园餐”的意见建议,不断提升餐食品质及服务质量。今年春季、秋季学期,市教育局先后两次在全市随机抽取部分学校食堂开展满意度调查,学生对食堂总体评价满意度分别达95%和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