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课程,让科技的种子在乡野里生长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三多”课程,让科技的种子在乡野里生长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梁徐中心小学 蒋华 宋庆军

图为该校“多乐小农夫”课程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梁徐中心小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乡村小学。学校秉承“童心最真”的办学哲学,担负“捍卫童真”的办学使命,坚持以“求真文化”为统领,践行“开启智慧之门,演绎精彩童年”的办学理念,大力追求具有“真爱之心、真学之才、真健之身、真雅之品、真创之能”特质的育人目标,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学校先后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优秀少年科学院”等多项荣誉称号,科学教育取得了优异成绩。

“多乐小农夫”课程,

让学生在田野里历练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蝉鸣蛙声、流水林风都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轮回更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生命课程。我们学校在原有“小农场”的基础上,打破校园围墙的壁垒,在校外租赁了一亩多农地,全力打造“少年科技农研所”基地,构建“多乐科技小农夫”课程。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设置“我与校内动植物交朋友”“我与校外动植物交朋友”“我是自然种植小能手”“我是大棚种植小行家”“无土栽培和稻田养鸭”“鱼菜共生和生态净水池”等课程。这些课程既固定又动态,随着季节变换和农作物生长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我们将此课程与劳动课、综合实践课、课后服务等有机整合,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沉浸式体验和实践性操作。

在自然种植园里,学生拿起锄头、镰刀等农具参与辣椒、番茄、玉米、红薯的种植,体验播种、栽培、收获的整个过程;在大棚种植区,学生初步了解湿度、光度、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大棚种植技术;在高科技种植养殖区,高年级学生积极参与无土栽培、鱼菜共生、稻田养鸭、生态净水池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了解科技对农业增产、改善环境的巨大作用。为了拓展课程学习空间,我们还定期带领学生走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河横汉土农场等场所开展劳动体验、种植探究、课题研究等。我校学生发明的“免抬头智能摘果器”劳动工具获江苏省科技创新一等奖,3名学生发明的“花生摘果器”等劳动工具获得泰州市级创新奖项。

“多趣小玩家”课程,

让学生在进阶中创生

朱永新教授在《新科学教育论纲》中指出:“新科学教育注重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让科学教育更有力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好奇心,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我们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立足于“少年科技慧玩坊”课程基地,研发实施了“多趣小玩家”课程,让学生在趣味小游戏、趣味小实验中提升对课程学习和动手探究的兴趣。例如,一、二年级是科学小故事、玩转A4纸,三、四年级是科学小制作、玩转A4纸,五、六年级则是科学小实验、玩转A4纸。以获评泰州市学校微创新优秀案例的《玩转A4纸》为例,我们利用废弃的A4纸,开发出近20种玩法。比如,“越远越好”是让学生用纸做纸飞机,看谁飞得远;“越重越好”是让一只由A4纸折成的纸船尽可能多地承重;“越硬越好”是将A4纸折成不同形状,将木板搭在上面,学生依次站到木板上,承重最多且纸张不变形者获胜……我们借助学生身边的常见材料,在游戏活动中寻找科学规律,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又彰显了学校的科学教育特色。

“多彩小创客”课程,

让学生在求思中蝶变

创造习惯的培养是科学教育的核心要素,也是科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校在“双减”中努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在教学楼的三、四层建立了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的“少年科技智创谷”基地,开设了模型搭建、仿生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电子百拼等10多个“小创客”社团,实现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学科的整合。

教师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和赛事要求,带领孩子们开展探究式、项目式学习,坚持“呈现真情境、提出真问题、激活真兴趣、合作真探究、展示真交流、总结真评价”的辅导范式,注重个性选择自主化、专业辅导精准化、创造发明赛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着力培养“有个性、勤动手、善思考、乐探究、会创造”的少年儿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刻苦练习,动手动脑,合作探究,发展思维,体会到“创新、创意、创造”的精彩。

近年来,学校近200人参加国家、省市级科技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4名学生获评“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7名学生获评“中国少年科学院预备小院士”称号;在第5届泰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中,我校师生获得“市长奖”“科技辅导奖”“创新教育摇篮奖”大满贯成绩。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今后,我们将建强“少儿科学院”“少儿工程院”,加大学习方式变革力度,聚焦学生科创素养,聚集科技教育资源,聚力信息技术融合,聚合学科课程统整,强化探究式、项目式、主题式学习,让学生们的学习乐起来、趣起来、创起来,倾力点燃孩子们的科技梦想,让科技的种子在乡野里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