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育国际学术会议在江苏苏州举行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2024年新教育国际学术会议在江苏苏州举行

图为2024年新教育国际学术会议现场

本报讯(通讯员 王茂)2024年11月2日至3日,以“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为主题的2024年新教育国际学术会议于江苏省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举行。本次会议由苏州大学主办,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承办,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协办。来自全球五大洲的20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官员和专家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与国内高校学者、企业专家、新教育实验团队以及全国各地的新教育实验代表齐聚一堂,分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落地实践,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未来教育的潜在途径。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苏州大学副校长姚建林,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理事长许新海,苏州市相城区副区长朱向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副主任胡国勇等出席会议并致辞。苏州市教育局局长周志芳,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东强,苏州市相城区教育局局长居万峰,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校长潘娜,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冯成志等出席了开幕式。

姚建林表示,苏州大学作为新教育实验的策源地和生根区,承担着新教育实验学术研究的重要工作,尤其是近几年针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开展了大量的一线教育实践改革工作。他希望通过本次学术会议,立足中国国情、借鉴世界经验,为推动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作出贡献。

许新海回顾了新教育实验建设数码社区行动的探索历程,从20多年前创办国内最大的教育网络社区“教育在线”,到建立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开设读书社区,再到组建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研究中心、推出“华为云”数智平台,新教育实验不断推动数字化转型。他期待通过学术研讨理解和把握人工智能给未来教育创新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顾月华表示,人工智能时代下,江苏教育系统从重基建转为育良师,紧抓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中间变量——教师队伍,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基本的人工智能能力。她强调,从育分到育人,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关注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同时要不断审视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院长符传丰、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北京大学教授陈江、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教授严文蕃等围绕会议主题先后作专题报告,从理论研究、应用实践等不同角度,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探索。

会议还举办了分论坛,分别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形态变革”“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创新”“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三个主题,邀请中外学者、一线教师进行案例分享,勾勒出当前世界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变革的基本形态。

闭幕式上,许新海以《拥抱人工智能,赋能未来教育》为题代表新教育实验共同体做会议总结,建议新教育人要勇于把握技术变革所提供的发展机遇,应对好技术变革所带来的风险挑战,倡导新教育人站在AI重塑世界的时代节点,赋能新教育十大行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帮助更多的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新教育国际学术会议是新教育实验共同体精心打造的与国际教育同仁交流对话平台,也是新教育实验推动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每次会议围绕新教育实验次年研究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自2011年举办以来,会议已经召开12次,为推进新教育实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反思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