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师队伍建设国际研讨班在上海等地举行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师队伍建设国际研讨班在上海等地举行

本报讯(通讯员 王茂)为给全球教育领域的合作创新搭建平台,加深各国教育工作者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师成长,10月29日至11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以下简称联教中心)与苏州大学新教师基金会在上海市和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联合举办2024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师队伍建设国际研讨班。围绕“数字时代的教师全人发展”主题,来自20个国家的44位教育官员、专家和教师参与了研讨,旨在从道德、社会情感和技术发展的角度探索支持教师成长的有效路径,促进全球教育的知识共享与合作。

本次研讨班涵盖丰富的内容,包括学术论坛、专题讲座、实地参访与文化体验等多样活动,先后在上海、苏州和南通三地展开。10月29日,研讨班开幕式在上海联教中心举行,联教中心主任张民选致辞,表达了对数字时代教师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注。开幕式结束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宁波以《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为题作主旨演讲,强调全球教育工作者需持续学习并更新知识,以适应现代教育需求。他还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

各国教育官员和专家通过专题讲座深入了解中国教育的前沿理念和发展经验。联教中心的朱小虎教授分享了“TALIS与上海教师发展”的主题探索成果,增进了大家对上海教师发展的了解。联教中心的孙阳博士详细介绍了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与实践,展示了中国在推动教师成长方面的策略。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理事长许新海发表了题为《以价值与系统的力量重建区域教育生态》的演讲,倡导国际教育同行加强合作,携手推广新教育理念。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庆明、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新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林忠玲分享了新教育实验的愿景理念及新教育十大行动的实践探索,展示了新教育实验在中国9000多所学校所做的创新举措。

11月2日至3日,研讨班全体学员参加了2024年新教育国际学术会议,分享人工智能的落地实践,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未来教育的潜在途径。会后,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讲师徐未芳等分享了AI赋能教师及教师在线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除了学术交流,研讨班还组织了丰富的实地考察活动。学员们走访了上海、苏州、南通等地的多所学校和教育场馆,参观校园、聆听专题报告、与师生互动,深入了解中国教育在不同阶段的创新实践。

学员们表达了对主办方的感谢和对中国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领域飞速发展的钦佩,并表示此次研修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增强了回国后推动本国教育创新的信心和动力,期待在中国教育领域开展更多的交流、合作、研究,创建更多共同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