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让阅读发生,促素养生根
——基于经典阅读的项目化校本实践
■费娟 吴东超
经典阅读是学生拓宽生活视野、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奠定优良品格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学生阅读量、阅读能力与阅读策略等方面,明确提出了具体的素养目标及实施路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中的情境性与实践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学生的校园阅读往往存在形式僵化、学科界限分明、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此,宿迁市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作为2023年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前瞻项目校,坚持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为核心目标,积极探索项目化阅读实践,推动阅读发生,让素养落地生根。
项目驱动,开启跨界阅读之旅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节选的《鲁滨逊漂流记》片段为例,该片段涵盖荒岛遇险、岛上生存及解救“星期五”等内容。文章后链接了原著,并提出具体阅读任务。对于这样的长篇幅作品,学生在阅读时容易出现片面理解、难以全面把握经典内涵的问题。基于文本剖析、学生疑问及教师备课,教师将“鲁滨逊一人在荒岛上28年是如何生存的?”设定为全书阅读主任务,以此驱动学生开展项目化阅读。以主任务为核心,延伸出诸如鲁滨逊物质生存与精神需求方面的问题,如荒岛生存中的衣、食、住、行、抵抗疾病、搬运工具、安全保障、文明回归等细分问题。通过主任务的辐射,构建起学生阅读全书的驱动目标,有力推动项目化阅读的深入开展。
学生可以为章节绘制主题插图;结合科学学科,制作生存沙盘模型;将其中一则故事改编成剧本并撰写主题歌词……在任务目标下,学生通过阅读全书、小组合作等形式完成学习成果的制作与展示。在推进经典著作的项目化阅读过程中,学校探索出任务驱动策略,如删繁就简、聚焦核心概念,以终为始、构建驱动目标,提供支撑、营造学习环境,分享探究、开展跨界学习与成果汇报等。同时以经典作品为蓝本,凝练经典驱动任务,形成经典阅读的校本实施路径,构建学校经典阅读跨界实施的项目序列,推动深度阅读。一项项饶有趣味且富有意义的任务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跨界融合,开辟经典阅读新路
吴欣歆在《培养真正的阅读者》一书中对“整本书跨界阅读策略 ”作出定义:“跨界阅读,即跨越不同艺术门类边界的阅读,是突破学科与纸质媒介限制的综合阅读。”她强调,语文跨界阅读的“界”主要涵盖跨越学科界限和跨越艺术形式边界两类。这种跨界融合与跨学科阅读的理念,与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以及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要求是一致的。
其一,跨学科的经典阅读实验。在经典阅读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美术、音乐、地理、历史、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以更深入地理解与把握经典作品。如在《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这一情节中,诸葛亮预言3日之后有大雾,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阅读与科学联动,通过查阅资料、请教教师,初步掌握雾形成的条件,结合诸葛亮接受命令时的季节和气候特点,帮助学生形成更深刻、更融合的阅读体验。
其二,跨艺术形式的经典阅读探索。以项目为依托,学校积极组织跨界艺术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从书本出发,运用多种艺术形式丰富阅读体验。在《西游记》主题阅读中,学校开展《西游记》连环画赏析活动,让学生感受连环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美术教师还指导学生根据经典读物创作西游人物脸谱,举办西游人物展。学校乐乐剧社的孩子们在教师的组织下,将《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经典篇目以短剧形式呈现。美术、音乐、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帮助学生实现了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其三,个性化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构建。如在“农历的天空下”这一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中,学校以《二十四节气歌》等经典读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农历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韦应物的《夏花明》、刘禹锡的《秋词》、卢梅坡的《雪梅》等与节气相关的诗词歌赋;科学教师则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直观的模型,为学生讲解节气背后的天文地理知识;美术教师指导学生绘制与二十四节气相应的图画……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学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多元评价,搭建素养生成平台
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摒弃传统的试卷考查形式,聚焦阅读核心素养的生成,对学生经典阅读进行多元评价,关注学生个性成长。
一是读书报告。中高年级可以概括书籍的主要内容、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或情节和从书中获得的启示等。
二是跨艺术形式的故事演绎与呈现。学校开展“我从书中来”主题活动,让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再现经典故事。如学生将《小红帽》改编为短剧进行分组表演,展现对故事的不同理解和对角色各有侧重的把握,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肢体动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是阅读手抄报。安排学生制作与所读经典相关的手抄报,内容有书籍简介、精彩片段摘抄、自己的读后感、插画等。比如阅读《海底两万里》后,学生的手抄报可以有对神奇海底世界的描绘、对尼摩船长的评价等。
四是主题演讲比赛。学校确定一个与经典阅读相关的主题,如“我最敬佩的经典人物”,组织学生进行演讲。
五是亲子共读评价。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经典阅读,通过家长反馈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亲子之间的阅读交流等,综合评价学生的阅读态度和习惯。形式不限,主旨是让学生在更多元的评价标尺下不断尝试,发展核心素养。
(作者费娟系宿迁市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宿豫区政协常委,宿迁市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市学科带头人;吴东超系宿迁市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宿豫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