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呵护幼儿更好成长
■曹莉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师师德建设,是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程。幼儿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其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影响教育质量,行为举止、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对办好学前教育、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对此,幼儿园应将师德建设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师德建设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有理想信念,坚守初心,潜心育人,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转化为行动,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努力成为幼儿健康发展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要有道德坚守,通过仁爱之心,凭借高尚品德引导幼儿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教师要有专业追求,除钻研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之外,更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组织教师队伍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具体内容,重点解读其中与学校、教师相关的法律条文内容,引导教师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自身的学科教学、校园建设和学生培养全过程,使爱国主义成为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强化师德教育,涵养高尚师德。将师德教育纳入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定期开展师德专题讲座、师德案例研讨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育观和儿童观,增强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利用网络平台,推送师德教育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提升学习效果。
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通过组织教学观摩、技能培训、课题研究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专业认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记录教师发展轨迹,为教师成长提供依据和参考。
深化家园合作,共建良好生态。建立健全家园沟通机制,定期举办家长会、开放日、家访等活动,增强家园互信,共同关注幼儿成长。利用社交媒体、家长学校等平台,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幼儿教育,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监管评价机制,明确师德考核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规定+导向评价。依据《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文件,幼儿园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引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同时,结合幼儿教师职业特征,从专业能力、情感态度和职业操守等方面加以综合考察。
定性+定量评价。结合师德考核要求和项目内容设置详细评价标准,由教师、幼儿和家长参与评价,并设置不同的分数权重。通过定性+定量的方式,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动态。
此外,为避免教师出现学术不端、行为腐败等问题,幼儿园应加大对违规现象的处罚力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严肃处理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形成警示效应。同时,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反馈机制,鼓励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
(作者系扬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