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游戏 “童”样精彩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自2014年启动课程游戏化项目以来,南京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幼儿园课程育人价值与科学内涵——

快乐游戏 “童”样精彩

■本报记者 潘玉娇 王丽

深秋的上午,当记者走进南京市高淳区漆桥幼儿园,看到的是孩子们在暖阳下尽情游戏的场景:沙水池里,他们搭建导管引入流水,进行“创意沙雕”;艺术长廊里,他们染方巾、刻版画,化身“艺术小达人”;大草坪上,一个个“村落”建成了,村民们穿越其中,忙着管理“村务”……园长居小凤告诉记者,这所坐落于当地古村落的农村幼儿园,在启动课程游戏化项目后,充分挖掘地方资源,构建园本“村野”特色课程,创设“民俗馆”“庙会街”“漆桥人家”等特色游戏区,让儿童在游戏中了解本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因地制宜,将幼儿园精心打造成孩子们喜爱的“乐园”——这是南京市启动课程游戏化项目后许多幼儿园最直观的变化。背后蕴含的,是当地学前教育系统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幼儿园课程育人价值与科学内涵的不懈努力。2014年以来,南京市共获评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34个,累计建设市级课程游戏化项目116个、区级345个,课程游戏化形成了骨干项目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全市幼儿课程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行政主导,教研协同,

统筹谋划确保高质量实施

11月的南京市科睿幼儿园,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处处都洋溢着秋天的韵味。在“亲自然”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带着孩子们开动脑筋,在园所里增设了山坡竹林、趣味泥巴、蝌蚪小池等13个户外游戏区域,种植了果树、落叶乔木等30棵不同种类的树木,让孩子在大自然的包围中尽情享受户外时光。园长郑梅告诉记者,作为一所民办园,课程游戏化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区里给我们拨了一笔资金,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改造户外游戏区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将学前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出台系列政策文件,课程游戏化建设在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及财政投入等方面都得到了更加有力的支持与保障。10年来,南京市本级财政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年均投入近3亿元。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从300元/年提高到不低于1000元/年;部门办园、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500元/年;集体园提高到6000元/年。南京市教育局对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另外给予每个项目10万元的配套资金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政主导,教研协同”成为南京市课程游戏化建设渐入佳境的“秘诀”之一。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总体规划、实施推广、资金保障;教研部门落实师资培训、组织管理、经验总结;幼儿园作为建设主体,从课程游戏化理念、课程游戏化方案、游戏区域、环境创设、活动组织和资源建设等方面制定详细方案,开展实施。

科睿幼儿园所在的鼓楼区是南京市老城区,幼儿园数量大,发展不均衡。区教育局成立9大幼教共同体,覆盖所有幼儿园,同时组建专家指导团队,进行全程指导和高位引领。9位高校指导专家、11位专兼职教研员、18位领衔人从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出发,围绕9个子项目专题研讨,每月一次联动教研,深入推进各园课程改革。

如今,在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章丽团队、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江苏省特级教师陈国强园长等的支持下,科睿幼儿园“亲自然”教育工作成效丰富,并成为南京市“园林式校园”,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不断提升。

补齐短板,促进均衡,

集群化发展带动“大家一起玩”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附属幼儿园位于繁华闹市区,这所拥有70余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幼儿园是该市启动课程游戏化以后的首批试点园。10年来,园长李铭带领团队悉心探索,将幼儿园“情趣课程”的建构与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相结合,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从去年开始,李铭的工作重心略有调整,在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实践中,该园从原先的“单打独斗”变成了“带着大家一起玩”。

为了发挥名园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南京市玄武区采用“名园+其他公办园+民办园”的组队模式,组建5个学前教育集群,区域每年给予专项经费并定期组织视导评估。5个集群积极践行玄武区倡导的“大家一起玩,各个齐发展”课程游戏化精神,各有侧重,集中攻坚,两年来组织共研活动43次。

“我们这个集群里共有8所幼儿园,除了牵头园外,每年还会选定一所轮值园,2园合作,带动各园一起进步。”李铭介绍说,长江路小学附属幼儿园项目式集群以“师幼互动”为突破口,聚焦真实游戏场景,与儿童建立连接感、助儿童形成归属感、让儿童实现成就感。“我们以提升理论素养为‘经’,以真问题研究为‘纬’,共同营造‘大家一起玩’的研究氛围。”

“大家一起玩”是玄武区对游戏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与理解,也是南京市统筹谋划,补短板、强弱项,以项目化、集群化推动课程游戏化落地、助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总结。

近年来,南京市先后实施农村办园点标准化建设、幼儿课程基地项目、城市集体幼儿园装备与环境提优工程、百所幼儿园城乡携手发展计划项目等,推动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为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通过集团化、共同体发展等路径,发挥老牌优质园的带头作用,建立以优秀课程为蓝本的研究共同体、课程共同体,互学互鉴、共同进步,新的龙头园、新的教学成果、新的品牌课程不断涌现,为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推进提供了不竭动力。

重点攻坚,以点带面,

推动农村学前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六合区位于南京市北部,有山有水有农田。六合区横梁中心幼儿园园长黄承华是土生土长的六合人,她认为,乡土资源为幼儿园发展、实施本土化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在区教育局指导下,她和教师们围绕“资源收集、分类、管理、运用”开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案例收集、实地考察、主题教研等形式梳理本园周边资源,带领孩子们打弹珠、撸泥炮、跳皮筋、编秸秆,并尝试建构本园的民间游戏课程体系。

课程游戏化项目启动后,六合区许多幼儿园凭借乡土资源的“天时地利”,开展丰富且有成效的幼儿园课程实践研究,实现了自身发展的华丽转身,也推动了区域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2019年,该区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区;在2017年、2020年省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实地调研指导中,区教育局和2所省级项目园均获“管理与保障水平”“游戏化实施水平”双优等第。

位于老山脚下的南京市浦口区,一直践行着陶行知“爱满天下”的育人主张。区内各幼儿园因地制宜,将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充分融入课程游戏化实践,如区实验幼儿园“育根养正”教育实践、凤凰幼儿园“和美教育”、行知幼儿园“耕读教育”、永宁幼儿园“绿色生命教育”等。教师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得到转变,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各幼儿园围绕课程游戏化项目成功立项12个省级课题、50余个市级规划课题、100余个区级规划课题。

“我们坚持全市一盘棋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重点攻坚、以点带面,推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一方面持续加大投入,配套政策扶持,对农村幼儿园进行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园舍条件、设施设备焕然一新;一方面借助课程游戏化契机,搭建平台,促进乡村园与城区园结对共建,推动农村幼儿园内涵发展全面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