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抗洪战场”当“记者”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重回“抗洪战场”当“记者”

■唐守伦

记者是时代风云的记录者。今年记者节前,《京江晚报》刊登了我在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拍摄的图片新闻——报道江西九江市的孩子们走进展陈馆,感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抗洪精神的现场。

这篇报道刊发后,一些熟悉的朋友都说我是重回“九江抗洪战场”当“记者”。其实,这只是我时隔26年重返江西九江寻访当年抗洪战场时的一次顺手而为,并无宣传报道任务。

踏入九江,历史的浪潮仿佛在耳边汹涌回荡。那天,我沿着九江市浔阳区抗洪大道,来到了当年九江大堤4至5号闸决口处。当年解放军官兵在决口处用沙包筑起的防洪大堤已不见踪影,一座矗立在广场中央高约20米、镂刻着“1998”的纪念碑映入眼帘。在岁月变迁中,我处处感受到九江在新时代焕发出的生命色彩。

此时,抗洪广场上迎来了百余名朝气蓬勃的孩子。工作人员热情介绍说,2003年为纪念九八抗洪,九江建设了纪念场所。经过2018年及2023年两次升级改造,正式命名为“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全方位展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成为弘扬抗洪精神的新阵地、九江红色文化的新名片。

九江是伟大抗洪精神的主要诞生地。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全流域特大洪水。8月7日,九江大堤防洪墙发生60米的决口。能否尽快封住决口,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心,成为全国上下以至世界关注的热点。要在世界第三大河流上封堵决口,这在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但这个奇迹硬是在广大军民的团结奋斗中被创造了。

九江,众水汇集之地,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之称,是长江中游区域中心港口城市。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以“千秋城垣水为媒”为主题,主体工程以当时被凿沉堵口的“甲—21025”驳船原型为造型,通过沉浸式体验空间、雕塑、综合场景、口述历史、多媒体及图文版面等丰富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沉浸式展示九江1998年抗洪波澜壮阔的历史。

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外观庄严而肃穆。当我跟随参观的孩子走进馆内,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夏天。26年前,我曾奉命参加某集团军封堵九江决口的宣传报道工作,因此对馆内陈列的抗洪官兵当年用过的冲锋艇、救生衣、救生圈和水壶等物品印象深刻,一幅幅场景、一个个画面历历在目,让我心潮澎湃。

随着讲解员的深入讲解,孩子们重温了当年抗洪官兵奋力封堵九江决口的壮烈场面,听得认真,问得仔细,他们被抗洪官兵的英勇事迹深深地打动。这不正是传承和弘扬抗洪精神的生动实践吗?我也情不自禁地再当一次“记者”,用手机记录下孩子们参观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的动人场景。

同行的人得知我曾经参加九江抗洪抢险行动后,真诚地邀我讲一讲当年封堵九江决口的故事。我欣然同意,讲起了那段抗洪故事:从最先发现决口处的管涌、最先投入封堵决口战斗的某炮团反坦克连官兵,讲到官兵们紧急到江面寻找船只沉到决口处;从某步兵团争分夺秒抢运石料,讲到“当年南昌打响第一枪,今朝回乡保九江”的某红军团官兵驰援九江;从退伍军人由四面八方赶来,海军转业待安置军官、空军战士、下岗职工闻讯会聚在闻名全军的“硬骨头六连”战旗下携手封堵决口,讲到“红色尖刀连”“坚守英雄连”等英模连队并肩战斗……这些“原汁原味”的抗洪故事,再现了当年封堵九江决口的壮烈场面,不时激起一阵阵热烈掌声。

26年,只是弹指一挥间。那场罕见的特大洪水已成为历史,广大抗洪军民创造的抗洪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成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扫除各种障碍的重要精神资源,激励着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前进。

九江抗洪精神永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