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早起一碗面
■ 陆渭南
早晨6:30出门,6:40已站到了老城区大西路上,面前写有“大华”两个红色魏碑体字的民国建筑,从前是古城热闹的电影院。电影院是什么时候歇业的?门前空地上,大华面馆是何时成为网红店的?冲一碗面条来的食客谁关心这事!
这边七八个人正在排队,一个胖胖的小伙飞快地拿碗、配料。碗里是标配的秘制底料,辅料要什么,看各人口味。豆芽、香菜、青椒丝、芹菜、蒜泥、葱花、鸡精、香醋……排在我前面的大爷每样来一份,口味真重啊!取了碗到大锅前又是排队。
站着也是站着,一双眼睛顺便看看。大大的锅、小小的锅盖,锅盖面锅盖面,你说锅盖是主角还是面唱主角?锅上方有一个开着的水龙头,一直在往锅里加冷水,热气腾腾,云山雾罩,小锅盖时隐时现。煮面条的是两个60岁开外的大姐,打仗似的双手飞舞,说话直来直去:“不要问,敞开的,要什么自己动手。”大锅旁支一张一米见方的铁皮板,挡板后两个大姐,一个收拾碗筷,一个守在水池边洗涮。洗净的面碗被送到配料间,红红绿绿的大面碗摞得比人高,墙似的。
面条有十五六种:牛肉肚丝双料面35元,红烧牛肉面24元,红烧肥肠面22元,香干面6元……手擀面筋道,老卤鲜咸,6元一块的肴肉肥而不腻。起个大早,吃一碗热腾腾的锅盖面,一天的幸福旋律仿佛定好了调子。
坐下来正要开吃,发现碗里的面条比别人少太多了,这是怎么回事?旁边热心人说话基本靠喊:“自己加面条去,是你自己不动手。不限量,敞开吃……”重新坐下来开吃,碗里的面条堆到了鼻尖。
7:00,紧挨着的摊子也开张了,炸油条、煎南瓜饼、蒸糍粑。穿冲锋衣的男人拿一根筷子戳来嗞嗞响的油条搁面碗上,坐下来先喝一口飘着韭菜花的红汤,把味蕾给唤醒;再喝一口汤,把喉咙也叫醒。哧溜哧溜,山呼海啸,一直吃到面碗光光,抽张纸嘴一抹走人,前后十来分钟。
有开水吗?没得!有豆浆吗?也没得!城里新开的面条店,店堂明亮,桌椅讲究,有免费豆浆、稀粥,还有雪里蕻炒毛豆,淋了麻油的萝卜丁,加了芝麻粒的芫荽屑等搭粥的精致小菜。大华面馆拽得要命,什么附加都没有,但架不住食客接踵而来,你看配料间的门口又排起了长队。
7:40分,回家。在小区门口买了一只蒸饭团,微信扫码4元,收款人耿梦熙妈妈云。经常买她家的蒸饭团,每次都聊几句,熟悉了。耿梦熙就在马路对面的初中读初一。提到儿子,云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想起梦熙上初一后的第一次考试,全校初一年级共300个学生,儿子的总成绩排在第2名。到寒假期末考试时,儿子的成绩排在了第9名。妈妈盯着儿子平静的脸,良久,儿子说:“妈,我得藏起来一点。”
站着聊到8点。早晨的冷风歇了,薄雾散了,气温正一点点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