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老来学艺附风雅
■缪徐
真没想到,年近花甲的我竟然学会用电脑给自己录歌。在此之前,我学过歌、唱过歌。当然,这个“学”不是拜师学艺、院校进修,而是自己琢磨、模仿原唱。所谓唱歌,不是正儿八经的登台表演,而是闲暇时分的哼哼唱唱。至于唱歌水准,我的乐感还好,音准尚可,音色一般,综合来说我只能算业余三流。
第一次录歌是一个偶然,我是为了图个乐。疫情期间,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我用电脑录制几节研究课和几个专题讲座。第一次录课前,为了熟悉软件操作,测试声音效果,我先试录了一次,播放了一段伴奏,并即兴跟唱。我回看视频,觉得效果还行。从那以后,只要有录课、录讲座的机会,我都会给自己加一个“前奏”——录一首经典老歌。
没过多久,电脑中存留的几首伴奏乐就用完了。上网搜索的伴奏,要么版本不对,要么音质欠佳,要么无法下载。于是,我只能向学校信息中心主任老耿求助,一般情况下,他都能及时找到伴奏。老耿热心,有些老歌在网上找不到原版伴奏,如果要追求“原汁原味”,就得用“人声分离”技术,将人声从原唱中分离出来。王洁实演唱的《莫让年华付水流》的原版伴奏乐就是老耿分离出来的。
经常麻烦别人总不是回事。经过几次摸索,我发现不下载伴奏乐也能录歌,检索到一首满意的伴奏乐后,先按下暂停键,再打开录课软件按播放键。只要控制好按键的时间,录的效果也不会差。
录一首歌看似容易,其实不然。录之前,我要找伴奏、记歌词、熟悉伴奏乐的跟进节点。录的过程中,我唱错一个字,掉一个节奏,跑一个音符,就要重来。因此,录歌,既是一个放松自我、陶冶性情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切体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过程。
对我而言,歌声是岁月的一种见证。40年前,在南通师专的学生宿舍里,同学们用收音机收听流行歌曲的情景历历在目。而我因故不能参加40周年同学聚会,深感遗憾,便突发奇想:用老歌唤起回忆,用歌声弥补缺席。于是,我翻唱了张明敏在1984年央视春晚上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和《垄上行》,将录制的翻唱视频传到同学群里,希望能唤起大家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很快,群里出现了班主任朱老师及多个老同学的热情回应:“歌声飘过40年,往事历历在眼前。”
老来学艺附风雅,自娱自乐度年华。如此看来,唱歌录歌这门技艺我还得继续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