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助力教师洞悉高效教学的底层逻辑
——读《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从学习科学到高效教学》有感
■ 盛群力
《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从学习科学到高效教学》
[美]约翰·阿尔马洛德、道格拉斯·费希尔、南希·弗雷 著
邢天骄 何珊云 译
中国人民出版社
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将与学习科学相关的知识用于促进高质量学习?由约翰·阿尔马洛德、道格拉斯·费希尔、南希·弗雷所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从学习科学到高效教学》深入剖析学习的本质,将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上可以应用的原理与实践,同时提供多种学习策略,助力一线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本书一开始就亮出了鲜明的观点:学习不是碰运气,而是靠设计。设计意味着你在还没有出发之前,就要搞清楚自己想到哪里去、为什么要到那里、怎么到那里、最后有没有到达想去的地方。这让我想起了有一阵子关于学习(教学)是要“生成”还是要“预设”的讨论。赞成“生成”者强调学习的动态性、灵活性和条件性等因素,所以不赞成“预设”。
在我看来,“预设”就是“设计”,而且是系统化设计,既要着眼于整体,有大格局,又要落实细节,有慢功夫。可以这么说,预设越精细,生成才越自由。所以,本书反复强调学习质量来自教学设计,这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有其现实价值。本书介绍的有效学习原理和实践,可供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或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本书的编写体例和结构切实体现了作者的核心理念——不是碰运气,而是靠设计。设计促进学习,设计达成优质。
本书的结构十分清晰,主要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学习是什么,介绍知识的3种类型、学习的3种机制,破除学习的种种认识误区或迷思,树立真正的学习科学观。第二部分提出7条有效学习原理——激发动机、集中注意、精细编码、提取和练习、认知负荷、积极困境和及时反馈。第三部分总结6条开展直接策略教学的原理——确立目标、整合旧知、总结归纳、绘制图示、自我检测和精细询问。第四部分讨论如何在课堂上生成和收集证据,持续改进教学。
在阐述学习的科学观、7条有效学习原理和6条直接策略教学原理时,作者重视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和扶后放手的现代教学观,即“扶放有度”“扶放精准”的教学观。本书提供的定义界说、案例说明、观点论证、前后照应、实施准备、实施过程、综合思考、梯级练习、检查理解和及时反馈等,不仅探讨了“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同时也很好地展示了“教学是如何发生的”。
作者引进了当代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中受到广泛关注和实践应用的新模式,如“生成学习模型”“认知负荷理论”“扶放有度教学”等。其丰富的资源能够帮助教师将学习科学的研究结果转化为课堂实践,提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需要的学习经验。
本书通俗易懂,用表格、图示、练习方框的形式强化阅读效果。原书名有一个重要的词“playbook”(策略手册),它是一种教程,但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剧本、一份攻略、一套图解。所以,本书给人感觉很接地气,希望每一名阅读此书的人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