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共生”视域实践学前儿童家庭美育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乡村“共生”视域实践学前儿童家庭美育

■艾环环 孙兰凤

“共生视域下农村幼儿家庭美育支持模型的建构”项目旨在以共生理念为引领,基于农村幼儿的生活实际,依据支持理论,以幼儿园支持家庭开展审美教育为路径,促进农村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建互生共长的美育生态环境,涵育农村幼儿幸福生活。

自立项以来,盐城市潘黄中心幼儿园积极构建“共生”组织网络,建立“幼儿素养美、家长智慧美、教师专业美”3个层级性目标体系,探索“学习支持、场域支持、课程支持、活动支持”4条支持路径,形成农村幼儿家庭美育支持模型,有效推动农村家庭美育实践。

构建研修共同体,赋能家园发展

基于调研基础,我园提供内容分类、对象分层的学习支持,构建“美育导师—园内美育教师—农村家长”美育研修共同体,推动家园联动、协同发展,有效提升教师和家长美育理念和审美素养。

内容分层,形成“三合一”研修模式。制订“美育理论、艺术实践、家庭教育”三维研修方案。积极开展美育理论研修活动,如通过月月美育讲堂、周周美育互动沙龙、日日美文共读等提升教师和家长的艺术理论修养,助力其树立美育观念。定期开展艺术实践研修,邀请美育导师开展音乐表演、艺术插花、创意手工、文学欣赏等活动,组织家长广泛参与,在互动交流中提升美育水平。深入开展家庭教育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和家长共读教育学、心理学专著,帮助家园双方进一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对象分层,推动“进阶式”自我提升。针对家长差异开展分层培训,如开展祖父辈家长会,指导家长学习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创设年轻父母成长营,通过异质家庭经验交流、互动分享等形式,丰富年轻家长育儿经验;关注特殊儿童家庭,对接社区资源,提供心理辅导和物质援助,鼓励家长参与公益活动,共创美好教育生态。

统整乡土资源,打造育人场域

乡土资源是农村幼儿家庭开展审美教育体验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乡村教育生态的关键要素,体现了共生视域下物化环境与人的关系。我园地处城乡接合部,盐都区现代科技农业景观、湿地文化、红色文化、民间艺术、动植物园等特色物质文化资源,为我园深入开展美育课程和美育实践提供了广袤的空间。

梳理、盘点美育资源。依托独特乡土环境,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3个维度盘点梳理园所5公里范围内的美育资源,厘清结构化资源内容,绘制本土化、园本化的美育资源地图。依据文本资源、音像资源、主题资源包、网络资源,将美育资源进一步整合,构建园本化乡土美育资源库,深化教师对美育资源的认知和利用,满足幼儿审美体验活动和农村幼儿园美育实践的需要。

挖掘、生发资源经验。开展多样化室外家庭美育活动,将幼儿带进各类资源场域,创设幼儿与资源互动机会,支持幼儿通过自主探索、主动建构将实践体验转化为审美经验。利用乡土美育资源库开展美育课程和亲子工坊活动,动态更新、调整、盘活资源库内容,为农村美育实施提供持续的场域支持。

增进优质互动,架构课程体系

我园依托已有美育课程模式,遵循“多元主体、融合共生”原则,从环境创设、课程实施与评价、亲子陪伴等方面入手,增进同伴交往,形成家园之间、家庭之间、幼儿之间优质互动,积极构建家长全过程参与、教师全过程支持的农村幼儿美育课程建设样态。

课程“三审议”,助力美育实践。邀请家长参与美育课程全过程。实施前,介绍美育课程目标与方法,吸纳家长意见优化方案;实施中,通过开放日、交流活动、跟岗等形式,引导家长观察记录幼儿表现,帮助家长分析幼儿发展特点,树立科学育儿观;实施后,教师与家长共同审议,反思效果,调整策略,挖掘新生长点,将美育课程融入家庭生活,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融合、多环节渗透的课程建设模式。

家庭美育支持计划,推进美育融合。教师与家长结合主题、园本节日及季节特色等,共订“家庭美育支持计划”,以月度主题、周互动、日体验、人人日记等形式,引导农村家庭实践审美教育。家长参考计划表自主选择参与社区体验、家庭艺术活动。同时,编制《农村幼儿家庭美育指引手册》,从衣、食、住、行、言等方面提供美育实施策略。

多主体过程评价,提升美育成效。一是多元主体智慧评价。家长、教师、幼儿既是课程评价的主体,也是被评价的对象,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评价常态机制。二是聚焦审美经验多维评价。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3个维度聚焦幼儿审美关键经验,引导家长采用量表、日记、故事分析等记录幼儿的生活与学习,观察解读幼儿审美活动典型性行为,了解幼儿审美心理发展规律。三是立足发展引领家长自我评价。聚焦家教质量提升和实践问题,指导家长对自身的教育观念、亲子互动方式等进行自我评价,及时反思调整。

组建亲子工坊,拓展育人平台

近年来,我园变革原有家园合作方式,以幼儿经验为本,以家园共建为模式,组建健康体能、自然创客、戏剧表演、民俗体验等10大工坊,创建亲子互动、多元形式、坊间联动的共育实践场所,拓展家园共育平台。

家长主导式亲子工坊。鼓励家长根据自身职业特点和幼儿兴趣爱好自愿报名参与工坊活动,发挥家长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支持家长以坊主角色组织引领工坊活动。10大亲子工坊坊主均由1名家长担任,教师协助指导,逐步形成教师指导、坊主负责、家长和幼儿参与的组织架构。

立体多元式亲子工坊。为家长提供工坊目标性菜单,指导家长选择与组建工坊,以日常助教、延时服务等形式开展线下工坊实践;依托微信平台、网络直播、家长留言等形成“互联网+”美育新模式,充分实现“线上+线下”“室内+户外”“小组+个别”“家庭+坊间”等分层指导、合作融合、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方式,促进家园有效互动。

项目建设以来,初步架构了共生视域下农村幼儿家庭美育支持模型,有效促进了环境、人、教育之间的整合与互动,推动农村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美育共同体,助力乡村儿童走向幸福完整的美好生活。

(艾环环系盐城市潘黄中心幼儿园副园长,盐城市“四有”好教师团队领衔人;孙兰凤系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盐城市学科带头人;本文系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共生视域下农村幼儿家庭美育支持模型的建构”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