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堂”构建教师发展新格局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打造样板示范高地 走好教育强省之路·实践

无锡以“我为良师”大讲堂、大课堂、大学堂为载体,协同推进“我为良师”全员行动走深走实——

“三堂”构建教师发展新格局

■本报记者 陈思洋 通讯员 张先义 华笑晔

“要当好为人、为事、为学的榜样,实施德知融合‘根的教育’。”“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大写的人,拥抱学生、拥抱教育、拥抱国家,实现自我价值,奉献教育强国。”……不久前,以“为学示范做良师”为主题的“我为良师”大学堂暨“二泉阅谈”第六季启动仪式在无锡举行。活动吸引近百名锡城教师参与,通过教育家寄语、读书沙龙等形式,为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现场还发布了“我为良师”大学堂网络课程、“我的科研工作室”网络科研工具,以资源共享、平台共建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我为良师”大学堂系列活动是无锡近年来打造的“我为良师”全员行动品牌内容之一,也是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成立5周年之际推出的惠师举措。自2021年启动以来,该市紧抓“我为良师”教师队伍品牌建设,以“我为良师”大讲堂、大课堂、大学堂为载体,“一体三翼”协同推进行动走深走实,积极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涵养师德,以大讲堂筑牢思想根基

“教师如何在教学现场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近日,“我为良师”大讲堂第五期开讲。本期大讲堂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推教学方式变革”为主题,邀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黎加厚作专题讲座。在现场问卷获得教师最感兴趣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应用问题后,黎加厚以“做中学”的方式指导教师应用各类模型,解答各类问题,快速生成的教学内容分析和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案例,令参训教师受益匪浅。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面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无锡创新教育方式,设立“我为良师”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来锡讲学,传播教育家思想,解读教育热点,探寻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等前沿领域的发展,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的新思维和新动能。优秀青年教师代表也能登上大讲堂的舞台,话成长、谈感悟、展未来。

为充分发挥文化涵养师德师风的功能,“我为良师”大讲堂面向社会遴选确定了10个师德涵养教育基地,涵盖红色教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科普文化等。各师德涵养教育基地结合自身特色,科学制订一批具有基地特征、时代特点、地方特性的师德涵养教育课程。例如,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充分发挥地情资源优势,编纂地情乡土教材,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地方历史文化教育;无锡博物院在学术、展览、课程三个方面为师德涵养提供支持和服务。各地各校也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教育,组织教职工前往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培训、体验式教学等师德涵育活动,积极营造全市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浓厚氛围。

如今,师德涵养教育基地逐渐成为教师研究的“打卡地”,丰富的实践课程涵养了新教师们的家国情怀、乡土情感,增强了思想政治意识,激励了奋发进取精神。“通过参观,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会把这份精神融入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无锡市北高级中学新教师杨龙说。

锻造师能,以大课堂精准聚力提升

周孝丽老师的“可能性”课堂使用在线数据统计功能丰富了学生对确定、不确定事件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杨宏伟老师在“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盒子”课中借助AI手段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共同探索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奥秘……在本年度首场“我为良师”大课堂展示活动中,无锡各科教师将先进教学理念和人工智能融入课堂,带来了16节不同学科的优质课。课后,各学科教研员有针对性地指出可优化之处,进一步助力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上好课”是一线教师立足课堂的根本,也是教研的核心。无锡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为立足点,设立“我为良师”大课堂,以教学研评训一体化为专业内核和建设原则,引导教师把课堂教学水平作为专业发展的关键标志,致力于“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

在市级层面,无锡市组织省特级教师、“锡教名家”培育对象等与一线教师同开一节课,以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为基础,交流学科育人经验,共探课堂教学实践提升路径;在区级层面,各区域板块聚焦本区域关注、研究的教学教研主题,以同步网络直播的形式,向全市分享各学段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进探索与成果,展示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新实践;在校级层面,各学校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已有教育改革成果等,积极开展教科研校本研修活动。

大课堂还汇聚全市各类与教师息息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公开课、评优课、示范课、技能大赛等,引导教师扎根教学一线、深耕教育实践。市、县、校三级贯通的综合性展示平台,助推教师在互学互鉴中开阔思路,提升教学水平。“大课堂活动更强调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在兼收并蓄、循序渐进中帮助教师精准、高效地提升教学技能。”无锡市安镇中学教师尤梦玲说。

此外,依托“我为良师”大课堂,无锡市教育局还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上海教师教育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签订战略框架协议,专门对种子教师、名师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开展订单式培养。例如,在南京大学设立的“无锡教育南京大学引才工作站”,连续两年通过暑期研修营创新培育“种子教师”,先后遴选70余名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优秀硕士、博士参加职前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提升学能,以大学堂搭建多元平台

今年教师节,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无锡分中心正式开通,这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在江苏落地的首家学习中心,也是无锡为教师专业成长助力赋能搭建的有力平台之一。自“我为良师”大学堂设立以来,无锡聚力为教师学习搭桥梁、建平台、集资源,激励教师以“自身的终身学习”引领“学生的终身学习”。

信息加速时代,需要教师保持空杯心态、职业追求。依托“我为良师”大学堂,无锡市教育局围绕提供学习资源、打造发展平台、共建公益项目、实施惠师举措等方面,与无锡新华书店签订合作协议,鼓励教师坚持终身学习、终身阅读,促进精神成长和专业发展。同时,大学堂紧跟行业前沿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多方“链接”优质资源,提供海量的数字教育资源,发布网络课程和网络科研工具,为每名教师精准、高效地实现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

对于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教师何娇来说,今年可谓是“上升年”。去年年底获评无锡市中小学教学能手后,她从学校“种子教师研修营”进入“骨干教师晋级营”,所配套的专业发展定制课程包在内容上也有所升级。“晋级营所提供的理论指导、教科研培训等更有针对性。”何娇说,“就拿最近参加的省级观摩研讨活动来说,课上呈现的巧思、专家对新教材的剖析等,对还处在探索新教材阶段的我来说,都非常宝贵。”据了解,梅村实小为每一类教师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打造不同层级教师的定制课程包,制订个性化行动策略,让各层级教师都能得到适切的发展。

梅村实小教师队伍的蓬勃发展在无锡并非个例。“我为良师”大学堂积极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开展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建设,培育了无锡一中、无锡师范附小、梅村实小、东林小学等81所市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各基地校创新教师发展思路与举措,充分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与共建学校的互联互通,通过轮岗支教、骨干送教、联合教研、双向督查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合作与指导,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教师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大讲堂、大课堂、大学堂分别侧重教师师德、师能、学能塑造,努力做到‘人人有参与,人人有提升,人人有成果’。”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宋新春表示,下阶段该市将进一步增强对教育本质与规律的科学认识,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不断加强无锡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为全省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贡献无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