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冬:把历史名校推向未来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张大冬:把历史名校推向未来

■本报记者 许妍

淮安市新安小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月湖之畔。学校门口,一排排迎风招展的鲜红旌旗迎接着每位师生。走进校园,记者从人群中一眼认出该校党委书记张大冬。虽是初次见面,张大冬却十分可亲,个子高挑的他儒雅中透着睿智与干练。

1929年,陶行知在淮安创办苏北第一所乡村小学,“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先进理念使新安小学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如暗夜灯火般独放光芒。在第二任校长汪达之带领下,学校14名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宣传抗日救亡,历时17年、行程5万余里。“新安旅行团”的“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精神,薪火相传。

一直以来,张大冬把找寻传承“新旅”光荣传统与创新育人实践间的桥梁,当作自己的使命。自2010年张大冬担任校长以来,孩子们在这样一所“生活即教育”的学校学习生活,收获了什么样的成长?这所自带光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名校,在今天的“行走”中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

大胆教改,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

张大冬的教育生涯是和新安小学紧紧“绑”在一起的。从1989年毕业分配到新安小学担任数学教师至今,张大冬在新安小学耕耘了35年。对他而言,新安小学既是教育情怀萌发、教育梦想启航之处,也是教育理念生长、教育实践茁壮之地。

初为人师,张大冬对教学事务报以万分虔诚,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研究学情上,尽显对教学的执着与痴迷。他提出“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的教学理念,逐步形成“真实、朴实、扎实”的数学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比起优秀率,他更愿意放慢脚步,关注后50%学生的进步率和合格率。“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要善于等待,让各类学生都能发展。”张大冬说,“托好底,才能走得远。”

从市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省小学数学优秀青年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张大冬潜心求索数学课堂教学。他总结出“单班复式,分层推进”这一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取得骄人成绩。

担任校长后,张大冬把孜孜追求个人专业成长的那股劲儿,用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上。

说起淮安市新安小学“听课最多的人”,张大冬当之无愧。每天到校后,张大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总课表,看今天最多能听几节课。“工作多年来,张校长只要不出差,听课这件事,雷打不动。”该校副校长顾军然告诉记者,“一开始,老师们都心里打鼓,怕他听课。后来,主动‘打开门’欢迎他听课的老师越来越多。”

张大冬要求教师呈现原生态的、自然的课堂。听完课后,开课教师的亮点、不足之处,他都会一一指出。“担任校长以来,他坚持通过听课发掘优秀教师、了解办学成效、寻找改进方法。”该校教师徐丽华说,张大冬的听课笔记成为教师们的“成长修炼手册”。

日前,灌南县淮河路实验学校组织教师观摩新安小学教改工作,徐丽华执教五年级下《认识负数》一课。涉及重难点时,多位敢为、善教、乐议的“小先生”主动请缨解答。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徐丽华指导、点评,但不直接讲明答案。

2015年,基于“新旅”教育传统,张大冬带领教师探索构建“敢为小先生、能做小主人、争当小好汉”的“三小”育人体系,并以极大的决心和力度扎实推进。其中的“敢为小先生”,就是学校教改的“重头戏”。通过制订“小先生”培养目标、评价方法等,开展考级、PK赛等活动,鼓励更多学生做“小先生”。

“每位老师都有一份本学期‘小先生培养计划’,每个学生每个月都有一两次上台的机会。”新安小学教科室主任梁文超说,“‘小先生’分为初中高3级,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等级评定,并为他们颁发聘书和徽章。”陶行知先生“即知即传”的“小先生”思想,在新时代得到生动展现。

在“小先生”基础上,张大冬又进一步提出“伙伴学习共同体”。语文教师沙萍告诉记者,“伙伴学习共同体”课堂由学生“独学”、小组“互学”、小先生“领学”、师生“研学”4部分组成,教师只在最后“研学”环节解决疑难问题。“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大家热情很高。”沙萍说,“这种教法改善了课堂生态,学生参与度达到85%。”

2018年,“伙伴学习共同体”以优异成绩立项为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先生”和“伙伴学习”牵手,在时代行走中,新安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彰显出独具特色的新安风格和新安追求。

和绝大多数学校不同,新安小学课表一节课只有35分钟。为何这样设置课时?节省下来的时间如何利用?

“省下的时间集中用于作业讲评。”张大冬坦言,“对于语数外等学科来说,少5分钟并不影响教学质量。原先老师们苦于没有时间对学生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有了弹性化、个性化的时间布局,现在从容多了。”

新安小学用办学成绩说话。今年初,该校入选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要想在行知路上结出‘生活教育’之花,告慰先贤,引领风流,教师就必须重视当下的不断胜利,更重视学生6年之后、10年之后的成就。”张大冬说。

破风领行,与“新安”相互成就

采访中,张大冬带记者参观刚启用1年的新安小学河西分校。新校区外形似一朵盛开的花,寓意花季少年在花园中灿烂盛放。

“10年前,新安小学只有1个校区,如今已发展成拥有3个校区、9所幼儿园的教育集团。”张大冬说。2013年启动集团化办学至今,张大冬十余年磨一剑,带领新安小学从当初的“一个”成长为现在的“一群”。

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张大冬反复强调,各校区要理顺自己与新安文化之根的脉络。

近年来,一份于1934年实施的《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频频在朋友圈出现,引人关注。《大纲》为学生制定了5项生活目标:康健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十分具有前瞻性。新安小学河西分校以此为引,建构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个人与世界的关系,逐步凝练出“生长教育”办学理念,打造“生态校园、生活课程、生本课堂”。3个校区没有另起炉灶,也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在继承中出新。比如,新区分校开创班级五星评价,这一做法推广到全集团。

与淮阴师范学院携手共建;与安徽省歙县新安小学签约结对;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前往淮安市车桥镇中心小学开展送教下乡,帮助车小凝练办学特色并向其开放教科研活动……从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到与外省学校、高校结对共建,在张大冬的带领下,新安小学一步一个脚印。

在教室外,张大冬带领教师为学生提供无限天地。

校外蔬菜种植基地,一群孩子忙着给丝瓜搭架子。嫩生生的丝瓜藤搭在架子上,和旁边的西红柿青红相映,煞是好看。

操场上,有的教师领着孩子进行足球脚法训练,有的教师教学生花样跳绳……该校开展体育特长课程建设,鼓励体育教师将特长融入体育课,形成个人课程品牌。

在乒乓球训练基地,梁文超介绍说,低年级有3个班整班推进乒乓球课程,这些班级在一年级入学组建时就已征求学生、家长意见,确定为“乒乓球班”。“有好的‘群众基础’,不愁教不好、学不好。”

在该校省研究生工作站,与高校联合打造的科创空间“大国重器”展览区等场馆,带给孩子们前所未有的多元体验。

这些与大多数人心目中提升考试成绩关系不大的做法,在新安的校园内平静且坚定地推行着。实实在在的育人成效告诉人们,新安小学的“高质量,轻负担”不是一句口号。

2023年,张大冬有了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

“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组建专业教师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设置方案,实施特殊学生护卫行动。”这是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大冬提交的建议之一。“把地方教育资源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建立留守困境儿童全方位长效关爱机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身份的变化让张大冬心系更多教育群体、关注更多教育现状。他沉到基层,用脚步丈量大地,一份份建议凝聚了他对教育发展的拳拳之心和殷殷期盼。

为集团化办学开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实施“高质量、轻负担”的育人课程……张大冬和许多同行者一道,把新安小学这所历史名校推向未来。

传承创新,描绘“小好汉”新模样

今年暑期,新安小学“小好汉重走新旅路”研学旅行活动在嘹亮的《新安旅行团团歌》中拉开帷幕,团员们赴盐城寻访“新安旅行团”留下的足迹。

如何推动红色资源与学生成长深度融合,让新安小学的“行走”与时代节拍同频、不负所托,是张大冬思考最多的问题。

在他看来,“步入新时代,传承‘新旅’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顽强的意志品质、执着的实践追求。”

带领教师反复研讨、论证后,张大冬一改以往碎片化学“新旅”状态,用课程化方式整合“新旅”教育资源,打造学新旅“三课堂”,即实境课堂、体验课堂、实践课堂。

举目校园,“新旅”红色文化的气息无处不在:行知楼、达之楼、肖峰美术室、王山实验室……所有建筑物和活动房都镌刻着“新旅”人的印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在校园随处可见;群雕“周恩来与‘新旅’孩子们”把“新旅”精神“竖”在师生心间……张大冬与师生共同“雕刻”,让校园“成长”为如今的模样。

校园南端的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更是一座丰碑。担任校长后,张大冬多方筹措资源对纪念馆改造升级。如今,这座建筑面积4360平方米的纪念馆藏有220多幅图片、96件实物,成为学校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2021年5月30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作为珍贵礼物藏于馆内。那日,新安小学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日前,新安小学儿童剧《新安旅行团》在该校教育集团3个校区巡演。观至动情处,台下不少师生流下了眼泪。从邀请专业演员,到落实巡演经费、设计巡演路线,张大冬参与筹划、前后奔波,直至上演。

“一开始我只是单纯地背稿子、念台词,演着演着,我发现,故事生动起来,我似乎在英雄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问及排演感受,新安小学少先队大队长夏添的回答让记者印象深刻。她对“新旅”革命精神日渐体悟的背后,是张大冬推动红色基因融于师生血脉的不懈付出。

新旅纪念馆内,记者偶遇几位“小好汉宣讲团”讲解员正练习讲稿,孩子们眼中有光,落落大方。“激发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让孩子们成为‘小主人’,才能真正发挥纪念馆的育人价值。”张大冬说,目前,宣讲团成员增至200多名,纪念馆累计接待6.2万人次,一大半讲解任务是由他们完成的。

入学、成长礼、毕业前参观纪念馆,成为每位新安小学学生的必修课。此前该校五(8)中队正是在纪念馆学“新旅”、学党史中感受深刻,才萌发了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想法和举动。

从认知到体验再到践行,“三位一体”的红色育人路径,构建出新安小学独有的红色德育文化,3个校区万余名学生在“三课堂”中接受红色洗礼。

新安小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育联盟。未来,张大冬计划深入整合本土周恩来纪念馆、车桥战役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打造“一核多点”的青少年思政教育基地。

2022年,该校育人成果“‘新旅’传统涵养新时代‘小好汉’成长的实践探索”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从对爷爷奶奶出言不逊,到主动帮助他们洗衣做饭,这样的改变令人惊喜。学校‘新旅’精神传承,传得好。”这是留守儿童霄霄的妈妈对新安小学发自肺腑的谢意。

一名跟岗校长在新安小学学习一周后,写下这样一句话:“新安的‘胆子’很大、‘特色’很真、‘思想’很深。”

35年来,从教师到校长再到党委书记,张大冬一次次从前辈手中接过“旗帜”,这些无形之旗的背后,是嘱托、是期盼、是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的殷殷嘱托,亦如“旗帜”般指引着张大冬带领更多同行者前行。

“这既是命题考验,也是使命所在。”张大冬说,“今后,我会继续坚定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定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自加压力,为师生成长开路,和新安小学一道扬帆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