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开幕——
让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流动起来
本报讯(记者 阿妮尔)10月28日,2024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在河海大学开幕。活动由省教育厅主办,21所江苏本科高校承办,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63所高校负责人、院士以及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围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国际合作共创未来”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江苏有条件、有基础也有能力成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的排头兵和主阵地。”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二级巡视员席茹指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是各方共谋发展、共享成果、共创未来的创新发展平台。接下来,江苏要加强国际产学研用平台建设,深化开放合作伙伴关系;聚焦产业需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合体;推动国际产学研用创新发展,联合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构建国际科技创新平台。
省政府副秘书长邱志强表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活动是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的重要载体。他期待中外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生互访等方面建立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推动国际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帮助江苏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破解难题。江苏已经正式启动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下一步将加快出台配套政策,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江苏落地。
江苏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优良的营商环境和巨大的市场规模。开幕式上,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与加纳海岸角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上海楷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法国安迪苏集团等高校和企业签署了7项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协议。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所高校现场聘任一批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现场还举行了江苏—法国高等教育合作联盟以及江苏—葡语国家高校合作联盟的成立仪式。
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希望中外各方共同搭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让更多高水平科研信息、科研人才和科研成果在平台上集聚;进一步健全完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全面深化人才共育、队伍共建、科技共研、资源共享、成果共用;积极参与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堵点、卡点、难点,把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活动打造成为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合作平台。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培养能在复杂多变、以技术为基础的全球经济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学生。”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校长纳里曼·法瓦尔丁说,要加强高校间、高校与行业间的研究合作,在高校和产业之间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确保高校适应产业需求,为行业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
南京大学团队联合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科研机构研发高稳定性、低成本、本征安全、绿色环保的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和“胶体”液流电池;苏州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桑格研究所合作建立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引入目前全球最大的小鼠单倍体干细胞基因突变库;扬州大学联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和江苏扬农化工集团等研发“工业污水光催化处理系统”,应用于多行业废水处理……开幕式上发布的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十大合作成果和现场专设的成果展,充分展现了我省高校国际产学研合作实效。
法国鲁昂高等工程师学院校长艾蒂安·克雷在接受采访时说,鲁昂和中国已有15年合作经历,接下来还将在生态环境保护、通信工程、无人驾驶等领域开展系列合作。他表示,这不仅关于人才培养,也包括了产业的发展和企业间的合作,这样的合作能有效促进国际交流和经济发展。
据悉,此次交流周将围绕智能系统和大数据科学、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设备、大气科学、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环境工程、新能源及电气化交通等7个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举办7场国际学术专场活动,探索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激发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过去5年,180多个国家的19万人次外国留学生到江苏学习,全省建有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75家。中外与会嘉宾一致表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对促进师生、科研人员的国际交流,推动科技服务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今后将更加积极拓展校企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