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活力,奔涌向“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江苏学子在二〇二四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再展“双创”风采,创历史最好成绩——

青春活力,奔涌向“新”

■本报记者 阿妮尔

“团队在国内首创3项核心技术,让机器人更灵活、更轻量化。”“出题单位已与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我们将联合组建研究实验室解决企业工程问题。”“团队与22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已直接带动350名重度残疾人就业。”……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江苏高校学子尽展“我敢闯,我会创”的青春风采,获得金奖83个,蝉联全国第一,创历史最好成绩。

今年,南京理工大学参赛项目斩获8金,还首次实现红旅公益组金奖“零”的突破。其中,“智盾海防——仿生海洋防腐涂料新范式”项目作为全国10个项目之一参加了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力争加速成果转化。“我们从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汲取灵感,历时9年,创制了一种仿生双层智能自修复海洋防腐涂层材料。”项目负责人、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孙扶瑶介绍说。团队研制的新材料攻克了海洋工况下涂料易开裂、腐蚀介质易渗透等核心问题,将涂层防腐寿命提升至25年,远高于目前国内外主流的防腐涂料产品寿命。

本次大赛,我省致力于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前沿、造福民生福祉的优秀项目竞相涌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等领域均有奖项斩获。其中,南京大学金奖项目、全国首个商业红外卫星场景应用大数据平台“VSR天基红外系统”,南京林业大学金奖项目“粮安卫士—国内首创纤维素基缓释增效型农药纳米载体”等均为全国首创。

“我们致力于为视障人群在心理、生活、就业等三个板块持续提供帮扶。”南京中医药大学“‘逆光’而行——残疾人就业赋能者”项目负责人、“00后”视障学生叶泓霆说。团队探索出一套适合盲人职业发展的培训体系,构建先扶志后赋能再融入的全方位公益模式,针对不同情况,对帮扶对象进行全过程或某阶段的培训帮扶。目前,团队已建立完整的声音主播和带货主播职业培训体系,与22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直接带动350名重度残疾人就业,间接带动2400名残疾人及相关人员就业。此项目是本届大赛唯一由盲人学生完成答辩的比赛项目,获我省参赛路演项目最高分。

亮眼成绩的获得源自我省对大学生“双创”教育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通过政策激励、平台建设、项目引领、成果孵化,江苏将教育、科技、人才事业一体推进,探索形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新机制、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新生态。

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实施省级以上“大创”项目8.42万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94万项,引导37.88万名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全省高校开设本科创新创业类课程3600多门,选课人数超70万,牵头编写创新创业教育类教材近280部,校内外使用人次超110万。

此外,我省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不断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跟踪服务,推动更多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充分发动金融界、产业界、社会团体力量,为优秀项目、产业园区、投融资机构提供“握手”渠道,推进教育链、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等有机融合。“十四五”以来,全省在校大学生注册创办企业累计约2810家,带动就业约2.6万人,其中2023年在校大学生注册创办企业近800家,注册资本累计达6.3亿元,融资总金额超过1.8亿元。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是“双创”灵感碰撞的舞台,也是高校学子磨炼自我、收获成长的熔炉。“这次大赛坚定了我继续投身科技创新的决心。”大赛金奖项目“港城菇娘——杏鲍菇菌渣可持续高价值利用”负责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孙慧玲表示,“我要继续扎根农业,以科技赋能食用菌、让群众吃上更健康的杏鲍菇为目标,在共生菌剂型杏鲍菇领域继续深耕,用创新实践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为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