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三借”工作法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新教师“三借”工作法

■杨曜瑜

一个新老师,接手一个新的班,快速了解每一个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学期,站在教室门口,我反复鼓励自己:相信每一个小朋友都是独特的,都是可爱的;相信与他们的相处将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随着我的脚步迈进教室,师生之间的齿轮悄悄转动,多姿多彩的故事就此展开。

借一双“大眼睛”:从昨天看过来

第一次注意到小邱是在刚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我发现课堂上总有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睁着大眼睛,怯生生地看着我,眼神里带着紧张,带着害羞,同时也带着对知识的渴求。课堂上不管我走到哪里,她的目光总追随我,但却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课后,我找到副班主任询问才得知,小邱从一年级开始就是一个十分内向的孩子。我心里暗暗决定,要改变她。

后来的每一节课,我总是留心注意她,温柔地与小邱交流。慢慢地,她作出了改变。终于有一次,她举起小手,站起来回答问题,用不算响亮的声音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眼底闪烁着勇敢与喜悦的光芒。获得我的肯定后,她举手更加积极了。再后来,我去家访时,小邱妈妈高兴地告诉我:“孩子很喜欢你,也慢慢变得外向活泼起来了,真好!”小邱的改变让我坚信,了解孩子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借一双“闪电手”:顺带把功课捡起来

她是一个皮肤黑黑、个子高高的女孩,高高的马尾总是在她的脑后晃着。不论遇到什么事,小陈的嘴角永远挂着一抹微笑。不知是不是因为进入三年级,学习难度提升,小陈遇到了困难。陌生的汉字,拗口的英语,难懂的算式,使得我有一段时间没有看见女孩的笑容。

有一天大扫除,我远远看见讲台前有一块中午吃饭时从饭盆里掉落下来的红烧肉,孤独地躺在那里,无人理睬。周围的学生热火朝天地清扫着,却没人愿意去处理那块红烧肉。我走进教室,喊了正好路过的一个孩子去捡,那孩子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情愿。这时,只见小陈快速地蹲下去,徒手将食物残渣抓了起来,扔进垃圾桶。我想起教室里每当出现类似的情况,小陈都是冲在最前面的人,忍不住夸赞她,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笑了笑。

不久后,我将小陈喊到办公室,仔细询问她学习上的疑惑,讨论如何去弥补不足。我说:“每当教室卫生出现问题时,你总是第一个去打扫,说明你是一个速度快,有责任感,心地善良的孩子。那么在学习上,你一定可以用对方法,不断进步。”慢慢地,小陈找到了高效学习的方法,课堂上也时常能看见她微笑的脸庞。

借一个“平衡木”:做好精力分配的算术

小汤与我接触最多,是班上的热心肠。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关注班级和同学。比如,教室里的灯没有及时熄灭,谁早到了班级却没有读书,谁拿了另一位同学的笔却没说“谢谢”,等等。这些事总是逃不过小汤的法眼。最开始,我也会回应小汤的汇报,并夸赞他是一个关心集体的好孩子。可久而久之我却发现,小汤上课都在观察别人,而不是安安静静地听讲。而他的成绩也因这个毛病而逐步下降。

一天午后,我找到小汤,提醒他:“关心班集体是一件好事,说明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但你也要为自己负责,关心自己,做好自己学习上的事,才能更好地去关心班级。”听了这番话,小汤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之后,小汤还是偶尔跑来我的办公室与我“茶话会”,上课表现和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自我”与“集体”的天平,终于在他的心中得到平衡。

一位哲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每个学生都像一颗星,闪烁着自己独有的光芒。每个教师就像一个擦星星的人,星星的发光发亮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科学引导、耐心育人。教育之路漫漫,我和孩子们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