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态课堂”,创新语篇教学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探索“生态课堂”,创新语篇教学

■ 姚秋涵

传统的语篇教学格外注重“语言知识”,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表明,核心素养应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如果仅依靠教师阐释语篇含义、讲解重点难句、课后记忆背诵等缺乏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语言沉浸度低、理解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若要充分利用语篇这一重要的学习素材,就必须创新语篇素材的教学演绎方式,如此才能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无锡市前洲中学围绕“生态课堂”理念开展课题研究,为解决英语语篇教学的难点提供了新途径,即将课堂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基于整体视角,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则来把握诸要素间的互动关系,从而达到课堂生态和谐、思维开放包容、充满生命活力的理想效果,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言习得的主动性,也有助于培养其主动探索、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生态课堂”的本质是以科学理念探索教育教学的自然原理,目的是以科学的思维与尺度把握育人之规则。教师要在这一层次上理解教学方法的创新,以立德树人为本,书写教育的时代课题。

生态位原理:

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差异化发展

生态位是某一物种在生物群落中占据的位置,任何物种都因其位置而具有独特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和学生均有各自的位置和功能。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响应者和构建者,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课堂。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例如,要提前摸清学生的语言水平,推动班级共同完成语篇阅读,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熟练度设计分层任务,不同层次的任务对课堂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对于阅读熟练度高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在较短时间内通读全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向全班同学进行总结;而对于阅读还不够熟练的学生,则只要他们完成鱼骨图填空即可。通过分层完成任务,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方面都有所发展。这两种层次的训练既实现了对语篇大意的解读,又提供了可视化结构,教师则负责确保学习流程的合理性与完成度,师生协作共同完成语篇教学的必要环节。

花盆效应:

关注主体人格,构建情境化课堂

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其喻示了教学虚构性的语言场景。由于习惯了人为创设出的良好培育条件,花盆里的作物一旦进入自然界就经不起风吹雨打。在英语教学中,语篇选材由于文化差异、生活经验差异,内容常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脱节,加之“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理念和陈旧方法,学生一旦脱离应试环境就无法自主运用语言。

教师要有意识地构建语言使用的情境,将学习与生活化实践联系起来,并促进学生以真实人格进行语言训练。例如,教师可有意识地选择叙事型语篇,并告知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对话、心理与动作描写,促使学生代入角色,理解故事走向与情感变化的逻辑关系。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表演对话,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如临其境,鼓励其自主使用英语表达想法。在具体活动中,教师还可通过准备所扮演角色的服装道具、安排学生撰写人物小传等方式使学生沉浸于对话表演情境中,以主体人格深入理解语篇内涵,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素养的落地。

边缘效应:

进行合作探讨,推动异质化思辨

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指在多个不同生物群落交界处,往往结构复杂,会出现不同生物种类的共生,这种变化常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而在同一个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实则都呈现出不同“生物—角色”式的互动关系,他们的思维碰撞区共同构成了多个“生态边界”。

教师要构建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通过对语篇文化内涵的详细解读、适度引导与积极探索,与学生一同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教师要着重选取一些人文性与思想性较强的语篇,重在使学生通过对故事脉络的思考与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形成基本的价值判断,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相观而善之谓摩”,许多时候,学生基于不同的视角很有可能给出不同的判断,教师要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合理的思辨活动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很有可能受到学生答案的启发,并推动教师不断完善语篇的价值评价体系,利用边缘效应使教学更加灵活。

“生态课堂”目前尚处于理论架设与初步实践阶段,如何将更多的生态学原理化用于教学领域,如何使教学手段更加切合学情,仍是亟待探索的问题。我们要思考怎样将现代教学理念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以教学改革赋能人才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创新理论与教学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生态课堂”来自广阔的教学田野,这一新理念、新方法将如同蓬勃生长的庄稼一样,在课堂的“实验田”里结出饱满的麦穗。

(作者系无锡市前洲中学教师;本文系“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导向’的生态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3AJXWX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