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学理论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学理论

■ 邱学华

1950年,我16岁,还没有读完高一,就到常州市武进县塾村中心小学当代课教师。20岁时,我成了全县最年轻的中心小学校长。这段教育经历让我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基础,然而我也产生了一个困惑:为什么教师认真负责,教育质量却不高?我难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于是决定报考大学。

我借来全套高中课本,晚上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那时冬天特别冷,我的脚趾都冻坏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被华东师大教育系录取了。毕业后我留校当助教,开始了11年的大学教师生涯。在华东师大学习和工作15年,我阅读大量中外教育著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中国的教育理论要立足中国大地,研究和解决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走中国化的道路,同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想的教学方法不可能在书斋里冥思苦想出来,而是要深入学校,不断通过教育实验而产生。

为此,我向领导申请,到华东师大附小参加教学改革,一边在大学上课,一边在附小工作。在师大附小,我上一个班的数学课。从改革课堂教学抓起,我在对课堂教学的分析研究中发现,一般是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再做练习。这种模式下,学生是被动的。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主动性?把“先讲后练”改成“先练后讲”,或许能取得不同的效果。之后,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做练习,再有针对性地讲解,效果出奇好。这是尝试教学法的雏形。

1970年,我离开上海到溧阳县农村,当了中学数学教师,继续试验“先练后讲”的新教法,学校数学教学水平在全县名列前茅。后来,我调入溧阳县师范学校做教师培训,又把这个新教法介绍给教师。

1979年,我回到家乡,在常州师范学校创办全国第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学员都是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我利用研究班开展教育实验,并正式将这一教法命名为“尝试教学法”,逐渐形成五步操作模式: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根据实验结果,我写出第一篇文章《尝试教学法实践和理论》,刊登在《福建教育》上。后来我写成了第一本理论作品《尝试教学法》。从此,尝试教学法的实验研究,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了。

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尝试教学法在中小学各个学科都能应用并取得积极效果,我意识到,或许可以把尝试教学法升华为尝试教学理论。此后,我开始研究尝试教学理论,向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申请列入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组织实验学校申报106个子课题配合研究。

这项大规模的教育实验需要我赴全国各地指导,当时我任常州师范学校校长,为了一门心思做研究,辞去了校长一职。后来调到常州市教科所,也婉拒了任所长的邀请,做一名普通教研人员。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课题通过国家专家组鉴定,尝试教学理论成立。

1996年,尝试教学理论在全国1200多个县(市、区)推广,有3000多所实验学校。当时我已退休,仍奔走全国各地为教师做讲座1000多场,出版《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新论》等60多本专著。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尝试教学法从萌芽、形成、发展、推广直到走向世界,我用了60多年时间,几乎伴随我的一生。尝试教学法实验研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我归纳成8个字。

一是“感恩”。我16岁当农村小学代课教师,20岁成了全县最年轻的中心小学校长,之后带着工资进大学深造,后来又当师范学校校长。没有党和人民的培养,我不可能建立尝试教学理论。

二是“担当”。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努力工作是我的职责,我应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贡献力量。

三是“志气”。中国人要有自信,创建自己的教学理论,走中国化的道路。我希望创立根植于中华大地的教学理论,为此我走上探寻教学方法之路。

四是“努力”。60多年来,我跑遍祖国大地,退休后还先后担任两所学校的总校长、5所学校的名誉校长、20多所学校的教育顾问。很多人问我:“你哪来这么多时间?”我回答:“我是用别人休息的时候在工作。”这60年,我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一直努力工作。

【人物简介】

邱学华,1934年出生,江苏省特级教师,曾获评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他立足教育实践,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学法,成果获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推广至全国。编著和主编近300本著作,发表文章7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