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张家港: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本报记者 李剑

图为张家港市世茂小学学生在学校湿地主题展馆内进行创意制作

回忆自己的从教生涯,张家港市已退休的中学教师张瑾清晰地记得“这些年来,学校的那些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我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每天备完课的第一件事就是书写小黑板,把新课要解决的问题一一罗列在上面。上课的时候,讲到哪里,就把小黑板挂到哪里。20世纪90年代,我到省城听课,看到开课教师在上课时已经用上了投影仪,真是既感慨又向往。进入新世纪,张家港的教育现代化率先起步,我们不仅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新校园,每个教室还配备了一整套电教设备,真正告别了小黑板时代。而如今,多媒体设备已经在我们乡村学校实现了全覆盖。”

从小黑板到多媒体,变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载体,更是一代代人教育梦的实现;从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到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港城大地上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动讲述了张家港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高站位统筹部署,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全面统筹。早在20世纪80年代,张家港市政府就明确了从1988年开始实施“一年试点、三年实施、一年扫尾”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全市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从各个渠道筹集资金5500万元,扩建校舍8.5万平方米,改建、修建校舍10万平方米,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添置各类设施,全市教学条件普遍得到改善。1991年12月,张家港市成为全省首批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县(市、区)之一。

2005年4月,张家港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张家港市农村小学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张家港市农村小学基本现代化建设标准和评估细则》,规定从4月开始,用一年半时间完成对全市村校的撤并、改造、新建,实现农村小学的基本现代化。2006年10月,政府共投入资金1.06亿元,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所村校的改造和新建任务。至此,全市农村小学基本现代化建设全面完成,昔日戴着“薄弱学校”帽子的农村小学旧貌换新颜。

2012年,张家港市启动实施新市民子女积分就读公办学校政策。当年9月,7898名新市民子女凭积分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完全享受本市户籍学生待遇。张家港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学段负责人钱品红告诉记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扶持民办新市民子女学校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还出台了《关于扶持民办新市民子女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多份文件,为民办新市民子女学校的发展‘输血供氧’,保证新市民子女也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今年8月,该市8所民办新市民子女学校终止办学后,约1万个孩子全部转入公办学校就读,真正实现了新市民子女享受教育同城化待遇。

2016年,张家港率先开启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三年行动计划,连续6年将创建任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以来,义务教育学段师资配备持续优化,招录教师2539名,其中乡村学校新增教师1233名,培养乡村学校定向师范生79名,义务教育学段交流轮岗教师3365名,有效盘活了教师资源、激活了乡村教师活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也是一项亟待完成的目标任务,需要我们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探索实践,加快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创造更平等的机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张家港市教育局局长成家武说。

高标准优化布局,

让家门口的好学校多起来

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地处城区,占地面积42.8亩,在校生却近2000人,学校一直面临着校舍短缺、运动场地不足等问题。“在市政府的支持下,财政投入7000多万,我们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实施了‘上天入地’校园改造工程,建造了地下体育馆、空中篮球场等,不仅解决了资源不足的问题,还进一步优化了校园布局,为孩子们开辟了新的学习和活动空间。”该校校长张丽娜说。“上天入地”的典型案例,正是张家港市优化教育布局、破解老城区学校建设难题的一个“样板”。

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年将学校建设纳入年度城建计划,将重点项目纳入民生实事工程。“我们始终坚持‘城市发展,学校先行;学校建设,校长先行’的原则,大力推进优质学校建设工程。”张家港市教育局副局长张钟玉介绍,“可以说,城市规划到哪里,好学校就建到哪里。”“新建学校校长筹建制”就是张家港探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

2017年,在张家港市世茂小学启动建设时,白鹿小学原副校长唐燕就被选派为筹建副校长参与校园建设。唐燕走遍了学校周边开展调研,深入挖掘自然、文化、社会等资源,思考学校的内涵建设。她发现,与学校一街之隔就是省级湿地公园,这不正是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吗?于是,在唐燕的设想下,“为了每一个自然生长”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继而生发出“自然生长”课堂,诞生了“‘绿野寻踪’湿地课程”,催生了“湿地里的童年印记”项目化活动……2023年,建校仅4年的世茂小学就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课堂教学领航学校,并成为苏州市首家湿地自然学校。在张家港,像世茂小学这样高起点、高站位的新建校并非个例,仅2024年,全市就有4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7740个。

2015年,由张家港市实验小学、锦丰中心小学、乐余中心小学等10所成员校组成的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张家港市教育改革发展进入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也标志着该市教育集团化办学迈出新步伐。2017年,张家港市尝试开展系列化品牌建设,以梁丰、暨阳等优质品牌为龙头,探索学段纵向衔接的集团(联盟)化办学方式。经过10年实践,通过“优质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新建学校”三种模式,全市共成立义务教育学校教育集团6个、教育联盟12个,实现了集团(联盟)化办学城乡学校、公民办学校和各学段“三个全覆盖”,依托集团(联盟)内学校的文化共建、资源共享、教学共研,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

高质量内涵建设,

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发展

迎着清晨和煦的阳光,背着书包、手提长笛走进校园,赶去音乐排练教室为一个小时的早课练习做准备,在悠扬的管弦乐声中,张家港市南丰小学永联校区学生余芯潼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刚开始接触长笛时,我感到既新鲜又困惑。但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渐渐有了信心。”作为学校永联荷风管弦乐团的新成员,说起在乐团的学习,余芯潼兴奋不已。

管弦乐交织着读书声回荡在田埂上,是校园里最动听的音符。“我们通过整合德、智、体、美、劳课程资源,实施高雅艺术项目等高质量发展十大创新项目,先后成立了58个课外社团,为孩子们提供多元化成长平台,助力他们全面发展。”南丰小学永联校区校长丁宇说。据统计,近4年来,该校新市民子女所占比例均超过80%。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在这里共同点亮梦想。

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张家港市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内涵项目建设,全面落实特色办学总体思路,优质均衡逐渐具化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要重视教育‘量’的扩张,更要突出教育‘质’的提高,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张家港市教育局副局长朱治国表示。

优质均衡并不意味着“千校一面”,张家港市鼓励各校依托区镇经济文化优势,聚焦特色发展,着力创新特色课程建设,推动足球教育、艺术教育、劳动特色教育等,形成“一校一品”办学特色。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小学的足球特色教育、常阴沙学校的耕读教育、福前实验小学的“桌式足球”特色课程、暨阳湖实验学校的人工智能课程等都主题鲜明,精彩纷呈。据介绍,在张家港市,基础教育内涵项目建设形成了县(市、区)、市、省三级培育机制,90%以上的学校拥有内涵建设项目,真正做到了各美其美。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围绕全国一流‘现代化教育名市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教育综合实力与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力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样态。”成家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