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处处充满诗情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乡村处处充满诗情

■安徽省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小学 董艳

一个个孩子,笑了!/一篇篇写话,动了!/一本本书,醒了!/笑了,一个个文字!/动了,一篇篇课文!/醒了,一个个动态!/我们的董老师/很热情,每天走进教室里/和我们在一起!

这首诗是我的教育教学生活的写照,也是我在语文教学之旅上的一段探索。

与文字相约,让信念更加坚定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学生时代读的《陶行知文集》里的一句话。这短短12个字,让我在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乡村小学教师。

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开启了教育阅读之路。我把《静悄悄的革命》与《构筑理想课堂》补充着读,将《西方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比较着读。丰富的阅读积累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展了我的思维,教育家们扎根一线的教育情怀,感染也坚定了我坚守乡村教育的初心。我告诉自己:选择做一名乡村教师,就选择了在黑板前站立的姿势。

为了备好课,我加入了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在网络课堂上向各位大咖汲取有益经验,与全国各地的学员共同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利用“有效教学框架”来备课,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与学生一起践行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为了上好课,我逼迫自己在没有任何参考书的情况下独自设计教学活动,一遍遍模拟课堂教学,一点点反思教学行为,用文字记录做教师的点点滴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阅读和教研,我的教学基本功和理论水平逐渐提升,为后来实施诗歌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和诗句相伴,让课堂更加灵动

田野里/绽放着一页页/绿色的诗/水田/是诗集/爷爷奶奶/是诗人/秧苗/是诗行/鸟儿/是标点符号/我啊——/是淘气的小读者/我爱诗/也爱田野

这是我们班的孩子写的诗《送给我们的乡土》。乡村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大都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呢?一次,我尝试上了一节现代诗歌课。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在课堂上都活跃起来,积极发言。第一次的成功,给了我莫大的信心。

2013年,在精心准备后,我推出了“乡土乐”系列课程,开始探索将整本书共读与儿童诗融入语文教学。乡村的黎明,在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中开启,我与孩子们用诗歌进行心灵的对话。“乡土乐”诗歌教学改变了课堂,改变了孩子们的性格,也改变了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2016年的一天,孩子们突然冲进了我的办公室,高兴地喊:“董老师,董老师,小楠(化名)写诗了!”

大姐(街)上/人多少了/我就只到(知道)是新年来了/没(梅)花开了/一文(闻)/我就只到(知道)是新年来了

这是小楠写出的第一首诗。小楠是个智力有缺陷的孩子,入学时,她的父母对我说:“老师,您行行好,给俺带着吧,给俺带着吧!”面对小楠父母的恳求,我坚定地答应下来。从此,每一个早晨,我都抽出几分钟单独教小楠读诗,虽然她读起来十分吃力,但她的表情告诉我她很喜欢。我更没想到,近800天的时间,竟开启了一个不会计算、不能阅读的孩子久封在生命深处的智慧,让她提起笔来书写自己的生命之诗。我流着泪为小楠写下了一篇特别叙事《我的信心源自你的生命开启》。期末庆典上,我给了小楠这样的颁奖词:我可爱的孩子,你也是一颗沉睡的种子,3年来,你以自己的方式慢慢地醒来。花开有时,我愿意再等3年!

从此,我更加确信了诗歌教学的艺术魅力。

我带着孩子们走进晒谷场,走进田间地头,观察麦子的生长,记录一只鸟的轨迹,用诗句描摹乡土生活。在诗歌的浸润下,孩子们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光彩,稚嫩的小脸洋溢着欢欣。我相信:是阅读给了孩子们自信,是写作给了孩子们底气。

19年来,我提出“乡土田园诗意教育观”,我和孩子们共读600余本书,我写下600多首送给孩子们的诗,集结成诗集《为你写诗》。孩子们集体创作3000多首儿童诗,集结成诗集《那诗意在乡土的歌》,30多个孩子的诗歌发表在《少年诗刊》等杂志上。在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中,我指导的学生有4人参赛,捧回了3个省级一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

与乡音同在,让大地充满诗情

我亲爱的伙伴们/讲台/是属于你们的/我们眼里的你们/留下了一道道诗意的风景。

这是我写给孩子们的诗。振兴乡村教育,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乡村教师、学生家长拧成一股绳,化作一盏灯,照亮乡村孩子的心灵。

2016年,在学校的支持下,我申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新父母分站——新教育萤火虫六安分站,带领义工们在线上、线下进行阅读及教育交流,阅读推广覆盖30多个县(市、区)、80多个乡镇、8000多名师生。一个个数字背后,点亮的是一盏盏农村家庭的阅读之灯。

在霍邱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霍邱县董艳名师工作室”成立了。工作室以“成长为了更好地帮助成长”为宗旨,引领师生教学相长。我们共读有声教育著作400多次,书写读后感1000多篇,撰写教育叙事800多篇,有力推动了县域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2015年,随着我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渐被认可,城里的学校也向我抛出了“橄榄枝”。那时的我心动过,也犹豫过,我试探着询问孩子们的意见。

“董老师,你到哪里我们就去哪里”“董老师,我不要你走”……孩子们哭着跑上来,围住我、抱住我,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不断地问自己: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你怎么舍得伤害这么纯洁的心灵?难道你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吗?

“我生长在乡村,做了乡村教师,就应该有把乡村教育做好的担当和责任。我做的教育研究是为乡村孩子寻找更好的教育,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在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下,我坚定地留在了乡村这片土地上。

萤火虫,有梦想/提着灯笼照家乡/青草地,山坡上/哪里都有小灯光/萤火虫,追梦想/提着灯笼赶路忙/孩子孩子你别慌/一盏一盏全点亮。//萤火虫,织梦想/提着灯笼走四方/乡亲乡情一箩筐/到哪都把故乡装。

这首诗是我写给自己的。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我立志一辈子学做乡村教师,一辈子甘做乡村教师,我就是那不起眼的萤火虫,我愿用诗歌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心灵,让乡村处处充满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