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为家乡代言,与幸福同行
■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西关小学 张晨迪
图为学生观看手艺人制作甑糕
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西关小学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小学,也是一所闪耀幸福之光的学校。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以“向幸福出发”为校训,努力为每一个西小学子成就一段难忘的幸福旅程,让全校师生与幸福同行。
撷取窗外课程,打开开放办学的门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学生、一个教师,如果仅仅生活在校园,仅仅生活在课堂,仅仅阅读教科书,仅仅做参考习题,听不到窗外的声音,看不到窗外的世界,这样的老师和孩子是难以真正成长的。”推开西小的幸福之门,最令孩子们欢欣雀跃的是学校开设的一门特色实践课程——“小小讲解员”。为了挖掘身边潜在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有意思、有意义,我们走街串巷,搜寻潜在的教育资源:临晋县衙、钟楼是全县叫得响的旅游景区,临晋的粽子、江石榴远近闻名……
面对这么多资源,如何组织架构从而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生命在场?一次,临晋县衙要举行大型义演活动,镇上领导邀请教师和学生当志愿者,这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们眼前一亮,“小小讲解员”主题课程群应运而生。
该课程群共安排4项子课程,分别是“石榴一家亲”“粽香飘万家”“县衙有历史”“钟楼声悠悠”,以“担任讲解员”为驱动任务,学生在传统文化素质提升、讲解技能提升、实践演练达标、持证上岗服务4个环节的历练中全面提升自主学习、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责任担当4大能力,在为家乡代言、服务家乡、奉献家乡的实践中升华对家乡的感情。
课程启动初期,学校以海报形式发出招募令,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自发组建学习小组。同时,我们在学校附近张贴招聘启事,寻找课程相关的能工巧匠,加入学校讲师团。一周以后,16名手艺人来学校报名,他们的工作五花八门,有种石榴的、做粽子的,有研究临晋文化的,这下我们有了充足的资源,最终,学校择优录取了8位手艺人,我们一起合作开展特色课程。
我们采用选课走班的方式,每周五下午,学生可以进入自己喜欢的教室学习。有时,我们会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手工作坊、景区现场,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挖掘历史文脉,探寻家乡文化之根
知县衙,读懂家乡特色名片。早在2001年,国务院就将临晋县衙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一个临晋人,我们必须了解临晋县衙。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利用周末的时间搜集有关“县衙”的知识,并利用课前时间让孩子上台分享。课前3分钟的“知县衙”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孩子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游县衙,了解家乡深厚历史。为了增强孩子们的现场感,我们开展了“游县衙”主题实践活动。到了县衙后,孩子们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衙署大堂之一,还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元代建筑风格的县衙。此外,孩子们仔细观察了大堂的斗拱及榫卯结构,惊叹于这种结构不需要一颗钉子就能防震。孩子们诵读对联,感受楹联文化;欣赏戒石铭,聆听历代清廉县令的故事,感受廉洁文化。一次短暂的研学活动让我明白:生命的力量在脚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爱县衙,颂扬家乡灿烂文化。结合“游县衙”活动,我们积极研发县衙课程。我们还开展了“知县衙知识竞赛”“小小画家绘县衙”“县衙导游招募令”“推荐县衙小达人”等主题活动。我班学生冀婉宁以县衙为主题所写的作文《让“活起来的文物”讲好中国故事》获得2023年运城市“悦享时光征文”一等奖。给每一朵鲜花播撒雨露,争取让每一朵鲜花都能绽放,这样才能让活动、课程更具意义。
立志非遗传承,推开连通世界的窗
教育没有围墙,世界才是课堂。“粽子课”的技术指导许确是临晋许庄粽子第五代传人,他向孩子们讲述粽子的历史、临晋粽子的特色,他说得滔滔不绝,孩子们也听得起劲。
许确师傅有一个心愿: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够品尝到临晋许庄粽子。如何让许庄粽子走出临猗、迈向全国?这个难题也成了上“粽子课”的孩子们的课题。他们认认真真地把卖粽子的思路做成思维导图,还亲手制作“临晋粽子,你值得拥有”的海报、录制“我为粽子代言”的视频,并将海报和视频发到网上。“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只管努力,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正是在这种真实情景中,孩子们才能真正学会和人打交道,学会运营自己的项目。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教育资源只要你用心,就会有。它需要我们走出固有的教育场所,在窗外的声音中,不断获取新的教育元素,为学生探索更加广阔、丰富多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元素,助力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命,让生命与生活同频共振,幸福教育便有了无限的源头活水,从而生生不息,永葆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