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自动力 点燃一把火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激发自动力 点燃一把火

■泰州市野徐初级中学 徐佑国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陶行知特别强调“自动力”的培养和重要性,这一概念也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与传统教育侧重“教”不同,陶行知特别重视“学”的活动,认为教学必须要让学生自己去学,教师则根据学的法子去教。陶行知对教与学关系的辩证思考,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命题,显示了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师要从重“教”转向重“学”,找到学生“学”的自动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全面健康成长。

陶行知反复强调自动力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自动力指的是个体自我激励、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拥有自动力的人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主动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依赖外界的推动。

1938年,陶行知来到武汉大学演讲。大礼堂里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各界人士,大家都想一睹这位教育家的风采。陶行知登场时戴眼镜,着西服,夹着一个皮包。满堂肃穆,鸦雀无声,人们等着他开口说话,想从他的言谈中受益。陶行知沉默一会儿后,从包里拿出一只大公鸡。此时,他并没有讲任何关于教育的内容,而是拿出一把米撒在桌上,并且按住鸡的头,逼它吃米,还强行将米粒塞进鸡嘴中。鸡不停挣扎,坚持不吃米。这时,陶行知放开鸡,并后退几步。当没有人强迫鸡吃米时,大公鸡便如往常一样,低下头吃起米来。

陶行知用鸡吃米来比喻教育活动,在会场中提出,鸡需要吃米,正如学生需要学习。但是如果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再有价值的知识,学生也学不下去。如果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发地去吸收知识,效果会好得多。陶行知说完这段话便结束了演讲,会场中响起阵阵掌声。

让鸡吃米只能靠自愿而非强迫,这是生活常识。但是到了教育领域,教师却往往忽略常识,一味灌输知识。陶行知通过现场演示,形象地呈现了教育中“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说明了有效的教育不能靠外在的灌输,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点是创设适宜的环境,唤醒学生的自动力。当学生在内驱力之下开展学习时,教育便事半功倍。

陶行知所说的“自动力”是指一个人内在的、主动的、自觉的学习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自我成长的追求。在陶行知看来,教师的责任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自动力,使他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陶行知在《育才二周岁前夜》一文中论述了“自动力之培养”的问题,提出自动是自觉的行动,教育要特别重视对自动力的培养。他进一步举例,育才学校在改造图书馆之初,就着手培养十几位学生秘书。学生们帮助学校写发信件,不过字如果写得不及格,就弃之不用,学生们顶多重写三次,信件便及格了。陶行知认为:“书法考试及格,写信未必适用;但是写信已经合用,书法必定及格。”

这一生活事件启动了学生的“自动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书法能力,掌握了写信的技巧。如果是按传统教学法来教写信,又会是怎样的教法呢?大概仍不外乎教格式、教模板、教书法技巧的套路,教师梳理要点,细致分析。教学过程想必枯燥无趣,学生也无心聆听,无意开展实践。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下,则让学习任务与生活需求合二为一。学生能够充分领会写信的意义,将自动地探索怎样写出合格信件,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学生学得如何,才是教学活动的重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致力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质疑、探索、求知。

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应该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这一点与当前流行的“项目式学习”“基于情境的学习”等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中,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自我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自动力。在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中,7名学生创办了《植物小世界》壁报。当时学校缺少生物学教师,学校便运用自然环境来教育孩子。陶行知与几名年龄很小的学生闲谈,问他们南瓜是怎样长出来的,绿叶和南瓜花又各有什么作用。几名学生便自动去观察、探究、学习,找到了答案,还和其他同学分享了所发现的知识。随后,学校的教师又弄来西瓜子和谷子用于发芽实验,并且录制、整理、陈列相关的活动影片。

学校趁此机会,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植物学教学活动。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学有所得,提议要出壁报。陶行知在文章中写道:“我虽然觉得他们没有把握,但是相信出壁报发表可以增加他们努力学习的兴趣,所以也赞成。”

真实的兴趣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外在压力驱使下的行为,而成为与学生主观意愿相符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才会获得累累硕果。

陶行知了解学生能力有限,但并不因此打压学生的积极性,而是采取鼓励的态度。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的鼓励、激励至关重要。其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有时更甚于知识教育本身。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这种时刻呢?我们是否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会他们获得新知的愉悦,理解他们自我展示的需求,支持他们去深入发展自己的兴趣呢?当学生出现主动学习的意愿时,我们应像陶行知先生一样珍视宝贵的自动力,让学生兴趣的藤蔓不断生长,体会实践学习的无穷乐趣。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一把火”就是学生内在的自动力。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情感和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点燃这“一把火”,点燃学生内在的自动力,让学生在主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全面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