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科组发展的愿景与实践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学校学科组发展的愿景与实践

——以常熟市中学地理学科组建设为例

■ 邵俊峰

一直以来,常熟市中学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个人成长,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在学校的培养下,地理学科组现有教师19人,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江苏省正高级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学科组先后获评苏州市优秀教师群体、苏州市优秀教研组、全国地理教学先进集体等称号。

有滋有味,展现有磁性的学科组形象

为让团队每一名教师都有归属感,学科组应具有强大吸引力。因此,学科组要用情感的力量将大家凝聚起来,增强组织协调的感召力,扩大在学科学术上的影响力。

地理学科组成员因对学科的热爱和教育理想走到一起,这是团队凝聚的基础。成员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和睦相处,在工作中注重合作、积极讨论。同时,成员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教学主张,不随便附和。地理学科组是一个大家庭,组内成员将彼此当作一家人,老教师对新教师生活上关心、业务上指导、成长上引路,使新教师感受组内的温暖。

成员之间的紧密团结、积极进取,不靠学科组长的行政化约束和命令,而是深受团队内部的观念、氛围影响。这种观念、氛围是一种柔性力量,是一种长期的价值观引领,从而使个体能够与学科组的整体氛围融合,实现团队的协作。沈国明是地理学科组的引领人,2002年被评为省特级教师,2006年成为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赴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忙碌的身影、严谨治学的态度,还有撰写的论文、开设的家常课,都对其他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引导着其他教师的行为,使他们感受到向上的力量、勇于赶超的精神、幸福教育的价值观。

有声有色,打造有影响的学科组品牌

一个学科组要想发展,就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有声有色”指的是有声誉、有特色,这是形成学科组品牌的基础。学科组的声誉离不开组内名教师的指引。在沈国明的引领下,我从一个教学新手迅速成长为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首批“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并获得国家教学名师称号。在名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下,2023年,学科组的陆文博和蒋少卿两位教师获评正高级教师。一个学科组相继走出4名正高级教师,在常熟和苏州高中地理学科界有了较高的声誉。此外,我们共同研究、讨论,研究成果获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多项省市级奖励。2019年,全组成员共同编写的专著《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给地理教师的101条新建议》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影响广泛。2021年,地理学科组承办江苏省地理骨干教师集中选学培训。学科组的声誉还来自学生实实在在的成长,对组内教师而言,带3个班地理选修课成了常态,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科组特色源于独特的团队文化。我们将地理学科组的文化提炼为“团结拼搏、行者无疆”,我们认为,团结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追求卓越;行者无疆才能不断突破边界束缚、改革创新,才能让地理的教育教学永远在路上。为此,我们不断创新课堂,展现“诗思融合”与“地理跨界”特色,在专业发展上呈现“行走中的成长”的“地理实践”特色。教师蒋少卿撰写的专著《我的地理教学行与思》,就集中体现了地理学科组的教学与研究特色。

有为有守,强化有担当的学科组文化

地理学科是一个小学科,但是可以有大作为。在地理不参加高考的几年中,地理学科组认真研究“课堂如何吸引学生、发展学生”;在学生选科多、课时多的情况下,着力开展课例研究,提升每堂课的教学质量。组内多人承担繁重的行政工作,但他们的课堂依旧精彩。教师齐本莹担任地理备课组长、支部委员和班主任,还负责2个选修班的地理教学,但其对待每项工作都兢兢业业、力求完美,赢得同事、学生和家长的赞誉。教师陈静华和管立红即将退休,仍负责2个班的地理教学。教师陆文博为了上好一节研究课,查阅30多篇论文,只为把知识尽可能全面地教给学生。

“守”,是地理学科组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影响着一代代市中地理人。“守”,还是守住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历经10多年打造出品质课堂、跨界课堂,守得住寂寞,“厚积”才能“薄发”。

有枝有叶,丰满有整体的学科组团队

地理学科组以整个团队发展为枝、教师个人发展为叶,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每一名教师都是团队的参与者、影响者,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学风格。陈明良的诗歌创作、曹宇的地理摄影、蒋少卿的提案写作……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他们都基于自身特长开发出相应的特色课程。

同时,地理学科组的“枝叶”形态也是创新的协作关系。地理学科组的教师有多重身份,构成了多种协作团队,形成多样化的协作机制,包括备课组间的协作、跨备课组的协作、名师工作室成员之间的协作、课程基地成员的协作、学生社团指导团队的协作等。在不同的协作过程中,教师们强化了团队精神。

有宽有深,培植有素养的学科组骨干

学科教师要拓宽教育的宽度,争做有宽度的教师。无论上课、解题、命题,还是资料整理、班级管理,地理学科组成员都认真对待,在一次次学习磨砺中提升业务素养。近年来,成员共获省、市地理教师基本功大赛或评优课一等奖11次。做有宽度的教师,还要求教师拓宽学科视野,尝试跨学科教学。组内大多数成员参与跨学科研教,是学校跨界研教团队中的活跃成员。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向深处耕耘,就要认真钻研教科研。科研的目的是让所有教师都能“教得科学、教得有效”,这也是教师幸福感的源泉。地理学科组以问题为导向,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和项目,又推动课题项目回归课堂。近5年,组内教师主持5项江苏省规划课题、12项市县级规划课题,以课题群、项目群的方式突出教科研的系统化。2014年,“生态·地理综合实践课程基地”立项成为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成为学科组深化课程设计、资源开发的新载体。经过10年磨砺,学科组教师的专业发展跃上新平台。

风正潮起,自当扬帆。在教育高质量发展大潮中,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常熟市中学地理学科组正和学校其他学科组一起,迎风踏浪,向阳而行。

(作者系常熟市中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首批“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