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职教出海”新样板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师杜曾慧从零开始,参与建成中国职业教育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

打造中国“职教出海”新样板

■本报记者 许妍

作为全国首家公办职业本科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致力于与世界共享中国职教方案。立足中柬“钻石六边”合作,该校在柬埔寨建立了中国职业教育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柬华应用科技大学,为构建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中柬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力量。

这一切,离不开该校国际处副处长、柬华应用科技大学中方执行校长杜曾慧的辛勤付出。

得知共建计划,躬耕教坛28年的杜曾慧主动请缨,远赴2600公里外的柬埔寨。调研柬埔寨首都金边十几所学校后,杜曾慧意识到,地理位置对于中国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最为重要。为适应当地学生半工半读的学习习惯,她与柬方多次谈判,最终争取到在金边中心地段建设学校。2023年12月20日,柬华应用科技大学正式落地。

考验和困难接踵而来。建校资金不足,人生地不熟的杜曾慧四处奔走,寻求当地企业的支持。柬埔寨气候湿热,蛇虫出没,蚊虫叮咬、满身红肿是家常便饭。即便如此,杜曾慧从未退缩。在一次次努力下,她最终争取到价值300万美元的资源支持。

为完成实验室建设并节约成本,杜曾慧冲锋在前,率领团队在酷暑下来回奔波,动手搬运沉重的设备。最终,仅用45天就完成6个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建成占地800平方米的产教创业园并投入使用。

今年3月15日,柬华应用科技大学举行开学典礼,首批开设新能源发电工程技术、旅游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招收本科生160人、校企合作订单班非学历生400人、语言生1987人,办学走上正轨。

为培养“一带一路”企业亟需的既懂中文又具备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杜曾慧带领学校20余名教师组成支教先锋团队,根据柬埔寨国情和学情,以中国相关专业标准为基础,设计符合当地发展策略、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团队优化教学内容设置,设计“基础项目、专项项目、创新项目”三大模块。经过反复论证打磨,柬华应用科技大学6个专业课程标准获得柬埔寨正式认证。此举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标准正式进入柬埔寨高等教育体系,同时帮助柬埔寨填补了国家教学标准的空白。

“教随产出、校企同行”是杜曾慧递交的一份实践答卷。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当地企业洽谈,将实验实训室建在企业生产线上。以新能源发电技术为例,此前,柬埔寨没有开设相关专业,但柬埔寨中资企业亟需这类人才。“我们专门开设了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也是柬埔寨首个相关专业。”杜曾慧说,“学校6个专业全部采用中文教学,实验实训设备由企业提供,实验实训课程由企业导师来上。”

没有海外任教经历的教师,往往不知道如何给不会中文的学生上课。为了加强“中文+职业技能”师资队伍建设,杜曾慧手把手辅导每一位教师。她上示范课,努力把每堂课都上成精品课,邀请教师们前来听课。她教授的“中文+物流”“中文+电商”等课程,被学生列为“必听课”。

杜曾慧着力于“一带一路”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2023年12月,她牵头研制的新丝路“中文+职业技能”系列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在北京首届世界中文大会上发布,柬埔寨、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近10万名学生和3000名本土教师试用相关教材,反馈良好。

杜曾慧主持的首个“中文+职业技能”交互式虚拟仿真实验室获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教学资源库建设重点立项。她牵头重点实施师资培养“天使”计划,建成全国首个“中文+职业技能”境外师资库,为老挝、柬埔寨、乌干达、马来西亚、印尼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本土师资1185人。

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杜曾慧以柬华应用科技大学为平台举办“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系列活动,如中柬友好年暨纪念中柬建交65周年庆祝活动、“中文+导游”本土师资培训、柬埔寨王国“汉语桥”大赛等。2023年,她组织学生参加柬埔寨王国“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学生包揽决赛前5名。

澜沧江畔,金莲灿烂。杜曾慧以坚韧不拔的品质诠释南工人“责在人先,利居众后”的精神,为“钻石六边”合作注入新内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情怀、责任、担当,致力于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中方在柬企业持续发展;致力于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倾力培养柬埔寨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致力于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努力探索海外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发展模式。”杜曾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