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

苏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

2022年7月,按照中组部关于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要求,江苏以“校长+中层管理干部+专任教师”形式,“组团式”帮扶陕西商洛、安康、汉中3个设区市11个重点帮扶县,每县帮扶1所普通高中和1所职业高中。江苏共计选派了22名校长、55名中层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帮扶。校长的任职周期为3年,中层管理干部和专任教师的任期为一年半。在帮扶团队的持续努力下,苏陕教育谱写了新时代“山海情”。2024年5月,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到商洛市丹凤中学实地调研,对“组团式”帮扶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看望慰问帮扶教师,鼓励大家以大爱和情怀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帮助大山里的孩子成长成才,实现梦想。

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 杨静平

杨静平,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南京市杨静平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从教以来,她一直走在心理健康教育最前沿,如同冬日暖阳,用爱的暖流开启学生的心扉;犹如燃烧的红烛,点亮孩子的生命之光,让孩子们重拾自信,走向成功之路。她带领团队开发设计针对家长的“大国母亲”夜校心理课程,为心理困境学生家庭提供21天在线入户双陪伴服务,同时针对教师开设“长善教育”课程,针对学生开设“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课程,使学生、教师、家长三方达到“情绪稳定、思维完整、性格灵活、行动到位、有胜任力”的优良心理状态。一些曾经焦虑、抑郁的孩子经过她的精心辅导和呵护,考上了心仪的大学,重新扬起了生命的风帆。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 林虹

林虹,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幼教集团总园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她潜心研究幼儿园课程,以地方文化资源为载体,创造性地提出“世界即课堂,探索即生长,玩学探合一”的课程理念,建构以城市为“资源库”“能量场”,以探索为认知与经验建构方式的“小小城市探索者课程”体系。她深爱儿童,以园为家,将幼儿成长与幼儿园发展放在幼教生涯首位。2020年7月,病魔打乱了她原有的工作节奏,手术和治疗令她极度虚弱、痛苦不堪,是对幼教事业的挚爱给了她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和动力。不能去幼儿园,家便成了她的办公室,时常聚集着前来商议工作、讨论问题的同事。在这期间,她带领团队成功申报首批“四有”好教师省级重点培育团队,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小学 蒋宁

蒋宁,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正高级教师。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怀揣着行知教育梦想,已经扎根乡村35个春秋。他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自1990年担任八卦洲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开始,就积极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农庄参加劳动,开展基于乡村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实践。他带领这所原本默默无闻的乡村小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栖霞教育的“新高度”。通过“田野学习”实践探索,他从“学科浸润、学科跨界、主题拓展、项目综合”四大维度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研究,建构了“田野学习”的课程系统,形成了“田野学习”的基本流程。在乡村教育的探索之路上,蒋宁从未停止过思考和实践的脚步,引领学校不断前行。

南京市浦口区特殊教育学校 张琳

张琳,南京市浦口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南京市教研室特教学科核心组成员,曾获全国特教园丁奖。她一直是忙碌的,仿佛是一台“永动机”。白天,她面对听障孩子,不知疲倦地重复教着“a、o、e”这些简单的音素。晚上,她徜徉在教育书籍的海洋中,学习特教理论,研究名师教学案例,努力寻找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她整天与学生们在一起,细致掌握每一个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病史,以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关爱孩子们,头发乱了帮他们梳,指甲长了帮他们剪,流鼻涕了帮他们擦,尿湿了裤子帮他们换,冬天小手冻僵了帮他们揉暖和。她还组建了学校“小水滴”志愿服务队,奉行“零拒绝”原则,积极化解家长“不理解、不信任、不接受”的“三不态度”,为了圆重度残障儿童的上学梦,咬紧牙关用行动叩开家长心门。

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 张业飞

张业飞,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历史教师,高级教师,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能手。从教21年来,他扎根基础教育最前沿,用爱心和真心陪伴孩子们成长。2023年2月,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援疆教师团队,踏上了西行之路。他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祖国西部地区的深情,来到新疆克州阿合奇县,以坚持不懈的拼搏和奉献精神,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在教学工作中,他注重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注重创新和实践,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历史课程和活动。他还积极参与各类送教和讲座活动,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无私地分享给当地的年轻教师们,照亮了他们未来的教育之路。

宜兴市官林中学 唐玉婷

唐玉婷,宜兴市官林中学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满怀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她坚定地站在乡村中学的讲台上,一路播撒教育的种子,用最质朴的言行树立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形象。她常说,做老师不当班主任是一种遗憾。在25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把关爱和希望送给每一个学生,温暖每一个负重拼搏的心灵。她的办公桌抽屉里常年备有针线、感冒药、创可贴等物品,随时为学生贴心服务。从教35年,唐玉婷的追求始终如一。她致力于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草根研究,带领团队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农村学生的“合作互动·对话交流”互动式教学方法。作为江苏省乡村高中英语教育带头人培育站导师,她培养了一批批融实践型与研究型于一体的优秀教师。

江阴市第一中学 胡秀芹

胡秀芹,江阴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正高级教师,新疆伊犁州优秀援疆教师。她是江阴市“太阳花绘本屋”公益项目发起人及项目设计者,在江阴4个社区建成运作了4个“太阳花绘本屋”。绘本屋公益活动深受社区家长和小朋友们喜爱。她拥有一大批小粉丝,获评“江阴市女性公益榜样”。2021年,她来到新疆伊犁州霍城县江苏中学支教,带高三年级两个班。她在学校率先上统编教材示范课,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为受援校高一年级全体学生上课。她热情洋溢地讲解了《诗经·芣苢》,带领学生融入情境,体会先民劳动的乐趣。师生互动热烈,该课13万多的点赞量体现了当地学生对她教学的高度认可。她心系霍城学子,情牵困难学生,积极链接爱心资源,开展“圆边疆学子腾飞梦”助学活动,组织江阴市爱心人士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对象不仅涵盖初三至高三学生,还有职高学生和大学生。

徐州市柳新实验小学 姜秀

姜秀,徐州市柳新实验小学体育教师、德育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她扎根乡村教育28年,自主创编了260余种呼啦圈操、呼啦圈舞和相关游戏,创设了呼啦圈、技能操、姿态操、叠罗汉等12项相关课程。2021年,她经过5次改进,设计了多功能单杠,外形美观、安全稳固,能移动、能升降,能做专项单杠动作,能完成游戏与身体素质训练。她为学校做了52副单杠、8副跳箱,让全校近3000名学生人人都能完成5个以上的单杠动作。这一举动不仅让学生的体能得到提升,还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不少人都有一个疑问——“她怎么敢让学生玩单杠,而且是全校学生都玩?”她的回答是:“请把孩子身体的本能还给孩子,请把孩子的童年还给孩子。”

徐州市北辰小学 王银娣

王银娣,徐州市北辰小学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思想道德展评先进教师,徐州市模范班主任。她长期深耕一线,关注教育中“人”的生命成长与主动发展。她担任班主任26年,在乡村、城郊中小学工作10年。她把成为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促进当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受师父于永正老师影响,王银娣对“体验式”教学情有独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一直致力于通过体验来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成长。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王银娣提出了“体验即生长”的教学主张,以体验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体验道德情感,认同道德标准,内化道德信念,衍生道德行为。2023年9月,已是正高级教师的她,主动到偏远学校任教,和学生、家长以及老师们一起在生命体验中向着明亮那方幸福成长。

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 滕道明

滕道明,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徐州市名校长,曾获江苏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从教30年来,他积极探索在中职学校开展养成教育、劳动教育以及农村职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和方法,为国家培养德技兼修的技术技能人才。他不仅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教师的同路人,推动学校制定教师成长激励措施,邀请专家开展培训,以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平台,搭建6个骨干专业校企专家工作室。“都当半辈子校长了,怎么还像刚提拔的小伙子一样拼命?”这是他动过心脏手术出院3天回校上班后,朋友们调侃他的话。在职教领域摸爬滚打大半生,他至今还保持着奋进的姿态:实践、思考、读书。每晚9点到11点是他的读书时间。夜深人静时,他把门一关,灯一开,打开一本书,探寻教育的“源头活水”。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徐红芬

徐红芬,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挂职党委副书记、校长。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坚守在教学岗位,先后担任了18年班主任,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要做,就要做得最好”是她的工作信条。2013年12月,组织上安排徐红芬前往新疆伊犁尼勒克武进高级中学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支教。那一年,她的女儿正在读高二。一边是女儿处于人生重要阶段需要陪伴,一边是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的召唤。两难选择中,她毅然选择了后者。2022年6月,江苏对口帮扶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这次徐红芬还是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甚至动员丈夫一起踏上了支教的征程,就像那坚韧不拔的格桑花在青藏高原上扎下了根。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赵金华

赵金华,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民族教育处主任兼教师发展处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从事民族教育工作18年来,他与学校西藏班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群特殊的孩子来自数千公里外的雪域高原,怀揣着家乡人民的嘱托,担负着报效祖国建设西藏的重任。他每天与西藏班学生在一起,学习藏语,了解藏族同胞的生活习俗,研究他们的思维习惯。他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藏族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经常开展他们喜爱的文体活动,带领学生赴兄弟民族中学交流。他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和献身民族教育的理想,18年如一日为西藏班孩子的成长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说:“踏上这个岗位,就意味着付出,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让每个西藏孩子实现梦想。”他被西藏班的孩子誉为无私奉献的“爸啦”(父亲)、守望雏鹰的“根啦”(老师)。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吴彩萍

吴彩萍,溧阳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园长,常州市高级园长,常州市龙城十佳校长。她耕耘幼教33载,从一个人主动作为到带动数百名教师自主发展,从筹划一所幼儿园品质创建到引领集团一批成员校优质均衡发展,她用热爱与担当在教育的沃土上书写了振奋人心的教育篇章。她先后参与筹备开办了集团5所新园区。“我想做一名安静的园长,也想让老师们成为安静的教育者。”屡办新园的过程中,虽异常繁忙,但她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专注教育研究,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她针对有的幼儿园生源大多是来自外地的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情况多样、孩子发展差异大的情况,提出了“营造多元环境、尊重发展差异、促进个性发展”的办园主张,申报了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低结构材料支持幼儿个性化发展的研究”,以低结构创想课程支持幼儿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

苏州市第二批“组团式”援疆支教团

苏州市第二批“组团式”援疆支教团由54名教师组成,在新疆克州支援3所学校,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从2023年2月开始,一年半来,苏州援疆支教团聚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受援学校办学品质;优化学校管理举措,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种子教师”作用,促进当地教师迅速成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江苏和新疆两地教育深入交流;接力爱心捐资助学,传递浓浓大爱。苏州援疆教师不忘教育援疆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为克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本批援疆教师团有30人受聘担任克州兼职教研员,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形式指导当地骨干教师163人,并依托“苏老师工作站”开展“教育大篷车”送教活动120余次,开设州、市两级公开课等300余节,累计听评课1500余次,培训当地教师1.27万人。

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唐琴

唐琴,江苏省高中历史教学建构与实践研究所负责人,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原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她注重把学生“带进”历史成为“当事人”。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亲临”某一次“战役”作前方实地报道;以“参战战士”的身份,在“作战前线”拟一封家书;以教科书上曾经出现的人物写一篇日记……这些都是唐琴布置过的历史作业,她希望历史“活起来”,让学生领悟历史对当下的启发、对未来的指引。她带领全省百余名教师持续开展课堂实践与研讨,提炼重构每节课的价值立意,融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于历史叙述和评判中,为学生未来的人生选择提供依据。她提出并践行“时代性价值”的教学理念,主持的研究项目“时代性价值指向的高中历史教学建构与实践”,于2023年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史菊芳

史菊芳,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正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996年,史菊芳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工作,一待就是28年,始终耕耘在教育一线。她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到哪里。联办学校需要她,她就去联办学校;援疆支教需要她,她毅然报名奔赴天山脚下。当思政教师,她是学科带头人;当班主任,她是优秀班主任;当教研组长,她带领组员潜心研究,打造了一个业务能力精湛的政治教研组;当德育处副主任,她雷厉风行,被评为优秀德育工作者;当年级部副主任,她深受学生喜爱;当公益志愿者,她以专业素养扶贫启智。史菊芳相信走心的教育会开出灿烂的花朵。走廊里、操场上、教室中,处处都有她跟学生交流的身影。她总是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 陆振华

陆振华,常熟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顾问,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原副校长,高级教师,全国优秀特殊教育工作者。1973年,他被派往苏州市第一所基层聋哑学校负责筹建工作,从此立下“让每一个特殊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誓言。20世纪80年代,为了让特殊儿童继续上学,他常常要踩着泥泞的小路,肩扛自行车到聋哑学生家中沟通协调。对于那些无法上学的重残孩子,陆振华选择送教上门。他的足迹遍布常熟各乡镇,还成立送教应急服务队,带领近百名教师志愿者,为全市60多名重残儿童开展送教服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常熟市特殊儿童入学率从60%提高至100%。如今,已年过七旬的陆振华,仍每天坚持走访两所以上普通教育学校,每周接待多位孤独症儿童及家长的来访,为他们排忧解难。

江苏省南通中学 江谨

江谨,江苏省南通中学教师、国防教育处主任,高级教师。从教27年来,她始终奋斗在教学一线,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有突出业绩,是多项省级课题主持人或核心组成员。2015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承办校后,她又多了一项任务——主持航空实验班的管理工作。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准飞行学员成为江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她以校为家,和航空实验班的教师一起,查找教学问题,摸索教学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呵护学生成长。只要学生在校,无论是否是节假日,她总要去学校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他们的情况。带学生去东北体验飞行时,她既是带队老师,又像一个贴心的大家长。她建立起学生和家长的每日沟通机制,安抚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畏难情绪。当学生克服困难完成飞行训练任务后,她觉得学生从阳光中飞奔而来的身影是她看过的最美丽的风景……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郭敏

郭敏,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从教以来,她坚持从事班主任工作,30年来在儿童的心田躬耕不辍,用辛勤的付出抒写了南通教育人的赤诚情怀。针对当下道德教育现状,她提出创设基于“情境润德”的“惬意教室”,出版了《无痕润德》等教学专著。她组建“境润”德育名师工作室,携手青年教师深耕情境课堂,深研情境润德,赓续和发展情境德育。为了一堂公开课,她和同事一起磨课,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为了一次比赛,她放弃休息时间,手把手地指导,心贴心地交流;为了一篇论文,她提炼中心,润色文字,反复修改……她正如李吉林老师评价的那样,“充满激情地投入每一天的工作中,把爱和智慧融入儿童的心田”。

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 吴建英

吴建英,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对象。她扎根课堂,立足科研,潜心探索语文之道,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语文特质、儿童特点的“中国风·母语美”小学语文教育体系。她身先士卒,不断在学校顶层规划、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积极实践,使学校、集团走上了高品质发展之路。她提出“崇美立人”办学主张,紧紧围绕“立德铸魂·全面育人”主基调,引领师生“共建卓越的美丽学校,共筑完整的美好生活,共创幸福的美妙人生”。她还是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三级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一个人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一个人带动了成千上万教师的共同成长。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王唐平

王唐平,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教研处主任,正高级教师。年龄五十三,教龄三十五,已经是正高级教师的王唐平,在别人看来可以放缓工作节奏了。可是,王唐平不但闲不住,反而更忙碌,以至于在盘点最近一年工作时,不无感慨地说:“这是我从教以来,在教研上用时用力最多的一年。”他认为,减负增效的关键在于源头治理,要重新理解作业与课程、教学及评价的关系,充分释放作业的育人价值。在他的建议下,学校成立项目组,开启了作业纲要编制与应用的深度教研。他带领项目组对教材内容进行概念化提取,以要点描述和母题解析的形式,编印了44本作业纲要分册,打造了200余万字的母题库。专注于教研赋能“减负”政策落地的同时,王唐平还带着毕业班。他的工作常态是连走带跑的,是脚下生风的,是行色匆匆的。只是因为心中有光,所以他从不觉得苦和累。

连云港市柘汪中心小学 万绪波

万绪波,连云港市柘汪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连云港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顾问团成员。从教23年来,他从乡村到城区再到乡村,从教师到科员再到校长,在做好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投身志愿服务,足迹遍布连云港市多个乡镇。他创建了一支由党员教师自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红珊瑚”志愿服务团队。团队成员放弃节假日,陪伴留守儿童成长,并免费为学生服务,打造各类活动课程。目前,“红珊瑚”志愿服务团队已发展到78人,开设艺术、体育等20余门公益课程,有效减轻了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该志愿服务团队及服务项目,荣获江苏省教育系统“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十佳品牌、江苏省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项目、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金奖等荣誉。

盱眙县希望小学 王伟

王伟,盱眙县希望小学教师,高级教师,淮安市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首批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对象。他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更是希望工程的践行者。乡村小路上,留下了无数他陪伴孩子们茁壮成长的足迹。他用24年的坚守和奉献,书写了乡村教育中一页页温暖的篇章。学校超过一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在上级政府的关心下设立了校外辅导站,需要部分教师参与学生管理,跟孩子们同吃同住,王伟第一时间报了名。白天,他在讲台上不知疲倦地传授知识;晚上,他与100多个孩子同吃同睡。从早晨到黄昏,他和孩子们做游戏、讲故事、谈人生。每天夜里,他都要多次起来巡视,冬天为孩子们盖被子,夏天为他们驱蚊虫。就这样,他从学生心目中的“大哥哥”变成了“代理爸爸”。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程永清

程永清,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淮安市优秀校长。他“心有师生、胸有智慧”,在教育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探索等方面不断创新,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他带领教师自主开发“五彩全纳”评价系统,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实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量化,实施有教无类的教育,着力培养“积极、自信、阳光”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他用教育激情关怀每一个学生,工作之余经常出现在学校教室和宿舍里,和学生们聊学习、谈家常,拉近师生距离,为学生提供生活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勇敢地奔赴广阔的职场。

东台市实验中学 吴智勇

吴智勇,东台市实验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在拉萨市第一中学门口,他每天都迎着雪域高原清晨第一缕阳光,静候学生到来。初到拉萨,他头痛欲裂、眼睛酸痛、胸口气闷、四肢无力,但他从不向组织叫一声苦,一个人默默扛下了所有压力。在办公室工作时,时常有家长前来拜访,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搁下手头的事,先接待家长。他利用教育“组团式”人才援藏的优势,依托云平台开展“名师链接、名师网络课堂”等直播活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教育质量,获得了家长们的交口称赞。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江苏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在雪域高原唱响“格桑茉莉共芬芳”的精彩乐章。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董晓鸣

董晓鸣,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盐城市农学学科带头人。在农业职业教育的田野上,她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深耕细作,默默奉献,用知识的种子培育一代代新农人。从事农业职业教育近30年,她勤奋敬业,能力突出,业务精湛,主讲课程植物与植物生理获评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出版教材《植物组织培养》。同时,作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董晓鸣致力于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践行“青蓝工程”的“传、帮、带”核心精神,传播先进理念,助力师资培养。董晓鸣的坚持,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对卓越追求的诠释,她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农业的热爱、对教育的执着。

扬州市朱自清中学 赵涛

赵涛,扬州市朱自清中学党委书记,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他在拉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播撒知识的种子,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援藏精神”,所在的西藏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升学率明显提升;他致力于扬州市少先队工作,为扬州市副总辅导员,成绩突出;他扎根农村,在仪征陈集镇青年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筹集资金,引进重大项目,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无论在什么岗位,他的身影总是那样坚定,他被身边的朋友称为“扎根教育的拼命三郎”。未来他将继续前行,为孩子们点燃求知的明灯,为学校的发展注入动力,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扬州市育才幼儿园 郑黎丽

郑黎丽,扬州市育才幼儿园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基于幼儿生命成长,她主持构建“亲自然园本课程”,从“情、行、力”三方面入手,提出“四亲体验、六度探究”实践方式。从教35年,她发表40多篇论文,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从青年教师成长为江苏省教学名师,郑黎丽扎根一线、躬耕教学,努力解好“爱生”这道题,用真心与孩子相伴,成为孩子们心中的一道光。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严龙梅

严龙梅,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镇江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新疆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援疆)。2021年来到新疆后,严龙梅一直在思考“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一问题,全身心扑在教育教学上。她锁定可克达拉市镇江高中“润心植绿 和融共进”校训的“润”字,推动这所建校仅三年的兵团高中开启“润思、润智”教育新局面。她结合江苏和新疆两地教育教学实际,立体建构“指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课程思政体系,探索实施“国家教材学科课程、综合主题延伸课程、学生特色实践课程”三大模块课程,出版多本教育教学著作,被评为可克达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镇江市特教中心 王玉兰

王玉兰,镇江市特教中心教师,高级教师,镇江市学科带头人。从教30年来,她坚守“不抛弃、不放弃,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默默关心呵护每一名特殊孩子。对于认知水平低、能力弱的特殊孩子,她用慈母之心,一次次变着法子、手把手地教学生从简单的1、2、3学起,从最基本的常规要求做起。对于生活不能自理、需上门送教的孩子,她带领教师以“二对一”个别化教育形式上门送教,风雨无阻。她创造性地提出了培养居家重残学生生活力的“三四五”送教法和培养特殊学生生存力的社区融合教育模式。她编写的《送教上门教师实用操作手册》《特殊需要儿童社区融合教育训练指南》填补了特教空白,4次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参与研发的耳穴触觉教学用具获国家发明专利。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鞠鑫

鞠鑫,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高级教师。他用广博的学识成就学生,用笃行的奋斗点亮教育,形成以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为导向的“互动、探究、思辨”的绿色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凝练成“自得乐学——自得其乐,乐在其中,终身乐学”的教学主张。在教研方面,鞠鑫致力于生态文明教育的校本化路径探索,研发了“生态文明”环境教育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研究成果辐射到靖江及周边地区学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未来的教育征途上,鞠鑫将继续秉承敬业务实的工作态度,坚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信念,奋楫扬帆,踔厉奋发,以赤子之心为教育事业奉献微光。

泰兴市古溪初级中学 尹国东

尹国东,泰兴市古溪初级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他先后三次放弃进城机会,毅然选择坚守在偏远的乡村学校。他的工作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愿为家乡的孩子点亮心灯,逐梦远行。”他的口头禅是“人人可成才,个个能出彩”,引领教师以心换心,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自控力和自信心。他提出对学困生要确保“三个优先”——课堂提问优先、活动板演优先、面批辅导优先,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尹国东坐得住,也走得勤。他经常连续坐班听课,一听就是三四节,每学期至少写满厚厚的4本听课笔记;他在校园常规巡课、督查,一走就是几万步。因为忙,他常常忘记吃饭、服药,家人责怪他,他总是笑着说:“一次两次不吃饿不坏、垮不了,孩子们最重要!”

宿迁市宿豫区丁嘴中心学校 王守亮

王守亮,宿迁市宿豫区丁嘴中心学校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他坚守乡村教育41载,始终践行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学校工作忙,他总是主动留下加班,有一次,他用周日时间去学校整理材料,忙到很晚才回家,途中因路况不好,被摩托车撞伤,腿部严重骨折。医生建议卧床休息一周,可他第二天仍坚持叫家人把他送到学校,拄着拐杖给孩子们上课。学生在家提到王老师,也总会说个不停,说他和蔼可亲,课后同学们总是围着他转;说他的课风趣幽默,常常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让学生一听就懂;说他关爱学生,经常找大家谈心,及时排忧解难;说他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很多家长说:“孩子在王老师这里,是我们的荣幸,孩子交给王老师,我们放心。”

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 王晓青

王晓青,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8年来,她一直扎根教学一线,勇挑育人重担。父亲突遇车祸去世,她悲痛万分,但没有因此影响工作;女儿视网膜脱落需住院做手术,她调整课务,没有落下一节课;学生家庭困难,她不声不响地为他们购买学习用品;哪个学生缺课了,她就牺牲休息时间上门辅导……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在家他们是父母的孩子,到了学校他们就是我的孩子。”这些年来,王晓青其实有很多机会去大城市工作,北京、南京、浙江等地有不少名校向她伸出橄榄枝,但她多次婉拒邀请。朋友、同事都说她傻,她只是一笑而过。她有自己的执着追求——让家乡的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为振兴家乡教育出一份力。

南京大学 周志华

周志华,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他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多项发明技术在头部企业成功转化实施,在国家重大任务中领衔攻关并取得突出成果,2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次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他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在课堂教学一线,被南京大学任命创建C9高校中第一个“人工智能学院”,从课程规划到招生方案到学生实训,付出了大量心力,领衔率先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在我国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领域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方志耕

方志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与管理学院工业工程学科带头人。在军校时,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优秀教师;到南航任教后,他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构建知识学习与能力成长的“双螺旋”教学新模式,获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2017年,他被确诊为结肠癌,最先做的却是请学院老师代课,在与病魔抗争过程中,他积极面对生活,取得累累硕果,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及教材10多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一路走来,支撑他的是超乎常人的付出和坚持。40年教海探航,他深耕细作,始终坚守在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以满腔热忱与敬业精神,精心培育着每一颗求知若渴的心灵。

南京理工大学 徐胜元

徐胜元,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带领的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被江苏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2年来,他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连续10年获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他坚持开设“控制的思想与方法”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他无私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为学生争取学习资源,现已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70余人,其中5人成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他关爱善助的品格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接续奉献青春力量。

南京邮电大学  赵强

赵强,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任教16年以来,他厚植爱国情怀,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他负责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他担当科技创新重任,面向电子信息学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新一代半导体及光电器件领域高素质人才紧缺、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难题,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推动我国电子信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南京林业大学  周宏平

周宏平,南京林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从教37年来,他师德师风高尚,带领团队成为推动林业装备领域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排头兵,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他扎根林机、服务国家,把报国之志融入林业机械现代化、智能化的事业,牵头开展智能高效林业装备创新发展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专利优秀奖等。周宏平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杰出贡献。

南京工业大学 金万勤

金万勤,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中国化工学会会士,“973”首席科学家。他扎根教坛、潜心育人,探索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躬耕不辍、求是创新,聚焦膜材料与膜过程,带领课题组研制出“有机—无机”复合膜,这一创新成果解决了行业难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他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竭力贡献科技工作者的力量。

南京师范大学 黄和

黄和,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美国学成后,他怀揣着拳拳的爱国之心和赤诚的报国之志毅然回国,深耕微生物资源开发及生物基化学品制备研究,矢志从源头解决国内发酵产业“卡脖子”难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863”重点项目、中国石化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等多项国家课题。黄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科技报国”的深刻内涵,激励着更多青年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国家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中。

南京医科大学 李庆国

李庆国,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十四五”医学重点学科心血管外科(建设)带头人。他带领团队发起“心佑工程”,主动走进农村,去村民家里筛查,把先心病孩子找出来带到医院治疗;通过义诊、科普等活动让当地群众了解先心病,让基层医护人员熟悉先心病,手把手免费培训乡镇医生掌握心脏超声技术。哪里有需要,他就带领团队去哪里,从苏北农村到青藏高原,从烈日炎炎到寒冬腊月,他们的脚步从未停下。他以实际行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后荣获“中国好医生”、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等荣誉。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杜曾慧

杜曾慧,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国际处副处长,副教授,柬华应用科技大学中方执行校长,柬华应用科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她厚植家国情怀,主动请缨远赴2600公里外的柬埔寨。从到达柬埔寨,到时任两国总理共同揭牌,再到修建校区、招生、正式开课,她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推动建成中国职业教育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柬华应用科技大学,为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走出去,打造中国“职教出海”示范和样板。她勇当“信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在国内外媒体报道上百次,为扩大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薄宜勇

薄宜勇,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综合实训部主任,教授,轨道交通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他主持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积极参与“三教”改革、课程思政工作,承担多门核心课程教学工作。作为职教教师,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多次以“匠心筑梦、追求卓越”“无匠心不学徒”“无青春不奋斗”等主题进行演讲。在科研领域,他长期从事轨道交通信号控制及智能运维科研工作,承担上海铁路局等企业的多项重大课题,荣获多项科技进步奖与教学成果奖。深耕职业教育多年,薄宜勇以匠心追梦、以技能报国,用工匠精神的火种,点亮无数学子的青春年华。未来,他会继续为培养优秀的轨道交通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常州大学 马江权

马江权,常州大学化工专业和化工原理团队负责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作为常州大学化工专业和化工原理团队负责人,他注重将科研成果和企业先进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校企协同,助推研制了100多套集成化、数字化、自动化、中试规模实验装置。在三尺讲台耕耘了33个春秋,上好每一堂课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他先后主编出版教材9部,多部获江苏省精品重点教材。他将学科创新竞赛融入专业教学,以项目化形式构建“课内研讨—课外练兵—校外竞赛”等层次多样的“专创融合”体系,实现理论、实验与大赛的融会贯通。他用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的前行之路,用真情、真心、真诚的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张波

张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高级技师,教育部国家级名师培养对象,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他创设国家级名师工作室“123工作法”,多次开创学校“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获奖先河;潜心探索,成功解决“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风挡系统”“第三代核电站核级阀门电动装置”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联合攻关的“车窗框饰条精密注塑模具开发”产品占中国窗框条模具逾60%的市场。他立志当好立德树人的“大先生”,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师生。

苏州大学 刘庄

刘庄,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兼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执行院长,特聘教授。他敬业爱生,为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倾注心力,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带领团队探索打破本硕博教育壁垒;他胸怀祖国,国家所需、人民所想就是他心之所往,15年来,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潜心问道,推动纳米交叉学科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进。从纳米载药到生物材料的肿瘤免疫治疗,再到通过创新的生物材料技术来调控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激活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业界高度认可。他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成长为一位诲人不倦、桃李芬芳的优秀教师,一位学术成果卓越、具有国际影响的青年科学家。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赵罡

赵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艺术学博士生导师。他多次带领团队走进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调研,在这里,他常以“土专家”自称,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谈心沟通,倾听村民对于发展传统文化的想法和愿景,与当地老手艺人建立了深厚友谊。随行的师生通过长时间的沉浸式学习,创作出了融合苗族图腾和现代简约风格的独特产品,设计出民族风情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的蜡染长裙,这些产品丰富了课程内容,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他还在新疆、青海、内蒙古、海南等地带领师生团队开展了大量传承文化、振兴乡村的工作,他不仅是一名传授知识的老师,也是传承非遗文化的践行者。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杨润贤

杨润贤,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科技产业处处长,教授,高级工程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她教学相长,匠心育人,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她瞄准工业母机产业链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致力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企业需求的现场工程师。她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企业难题,依托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主动承接企业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荣获江苏省轻工协会科学技术奖励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从“赶路人”到“铺路人”,杨润贤深耕职业教育17载,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未来,她将继续奋进,用辛勤和智慧书写“服务新质生产力职教何为”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