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仙林湖清晨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镜头下的仙林湖清晨

开栏的话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展示江苏时代特色和人文魅力,培养未成年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江苏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与《江苏教育报》编辑部合作,自本学期起,在本版开设《江苏的早晨》专栏,呈现各地作家以细腻的笔触定格的“江苏的早晨”,以飨读者。

■丁帆

今日春分。想起早年两次去瓦尔登湖的不同感受,看到梭罗对湖面清晨“宛如一幅天然画卷”的描写,不禁驱车来到仙林湖。

东方既白,仙林湖尚无人迹,沿着湖边的步道前行,倘若不是看到远景中环湖林立的高楼大厦,我简直以为自己正走在瓦尔登湖边的小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观赏着这人文和自然交融在一起的风景,心情复杂,我拿着相机,良久彷徨在人与自然的步道上。

一眼望去,环湖的清澈河流中,两三只黑天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游弋,它们行进的速度很快,身后划出的水痕,犹如喷气式飞机在湛蓝的天空中划出的一道笔直的白线。成群的鸬鹚在水边栖息,秧鸡在水中觅食,几只野鸭向着湖中小岛游去,俄而,一只白鹭从湖面上掠过,划破了凌晨的寂静。置身于这样的风景中,让我忘却了这是一座经过人工斧凿的城市公园景观。

太阳露出半张笑脸,走在湖边,望见湖中岛上那片茂密的芦苇,渐渐被光线染成了淡黄,随着太阳升起,阳光将芦苇的色彩涂抹得越发金黄,它们在波光粼粼的平静湖水中,倾诉着自然的伟岸吗?帕斯卡尔说过,芦苇是会思想的。我拍摄下了那丛会思想的芦苇。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中的原始水系湖泊,那时,这里的野生动物和植物很多,人迹罕至,那是鸟儿与植物的天堂,如今则被改造成了一座美丽的城郊公园。

走进公园,你就会看到各处都有石头、树木、亭台构筑成的假山水榭,仿佛是不着痕迹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画卷。

我在拍摄水面上那些水生动物时,镜头中突然闯进来的是那色彩斑斓的高楼大厦在水中的倒影,刹那间,我惊呆了,不能不说这是一幅优美的画面,人类奇迹般改造自然的伟力,创造了这个世界另一种鬼斧神工的美丽。而梭罗在《瓦尔登湖》中也描写了湖岸边的松杉树的倒影,那是原始自然的美丽影像。两种美景的叠印,让我在停顿中思考自然与文明的冲突。

仙林湖是一个外河环绕中心湖的水系,而公园外围则环绕着鳞次栉比的高楼住宅,河流与湖泊由好几座桥梁连接着,于是,桥也就成为一种人造的景观。

最让我感动的是,湖东面那座七孔桥,简直就是仙林湖的地标,它让我想起了贵州那个著名景点小七孔桥,论壮观,它远不如仙林湖;论水质,那绿如蓝的水景倒是远超仙林湖。

阳光穿过了仙林湖七孔桥,倒影在镜头下形成的圆弧,那种清晰绚烂的美丽,让我想起了伦勃朗光线和色彩对人心灵的震撼。桥下两只游弋的秧鸡看着我拍摄,毫无畏惧,缓缓地向我游来。

当年,站在瓦尔登湖边,看着远离尘嚣的那间简陋小屋,我羡慕和敬仰梭罗脱离群居的勇气,但是,亲近大自然所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作为一个观光游历者,人类也许更会选择原始自然的风景,然而,当你决定成为原始自然永居者的一员、一个脱离现代文明困扰的自然人时,即使呼吸到负离子含量再高的空气,即使能够看到世界上最美的自然风光,社会人与生俱来的社会属性都会让你无法做到安静。

于是,人类造出公园,把自然景观进行打磨,掺入大量的人文元素,在臆造的美学幻想中,满足对原始自然风景的深刻眷恋。

我在大厦包围圈中的仙林湖畔踯躅、踌躇、徘徊……荷“颅”独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