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当夏日阳光洒满校园、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暂时远去,校长和教师们在做什么?除了简单短暂的休憩,他们的假日还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启——
校长教师奔忙的“暑假脚步”
■本报记者 王艳芳
既是规划者又是实践者,既当学生又做老师;不仅自己学习和思考,还带领教职工、团队成员和学生学习、阅读、研究……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庄惠芬、姬振兴、郭敏3位校长、教师有价值、有创意的暑假生活。
名校长的“时间刻度”
在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庄惠芬看来,时间本无刻度,因为有梦想的坚持,就有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的刻度也就记录下生命的长度和厚度。
这个暑期,庄惠芬奔跑在时间之河。她与团队约定了5场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家长对话、与孩子对话、与专家对话。她聆听大家对“创想教育——创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学校”的研究历程及改进的思考和意见,了解他们对学校的建议和期许。
得到朱永新、胡淑云、李春山、褚宏启等导师的指导,庄惠芬带着团队与成尚荣、杨九俊、叶水涛等专家对话,理顺“创想教育”的内生逻辑,让下一个5年的规划蓝图不断清晰。在导师和专家指导下,她撰写了《创想育人:小学生创新素养融通培养的实践探索》《创想好教师团队的共同体进路》等文章。
“这个夏天,我忙碌但并不茫然。”庄惠芬说,在通往未来的时间列车上,她没有停下学习的车轮。利用出差、会议间隙以及碎片时间,读完《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新教育实验二十年》《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儿童自然法则》等书。与思想的对话,让她内心宁静又澎湃。
在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2024学术分会上,庄惠芬分享自己的研究,带领团队走进北京育英学校实境学习系统育人的实践。她还作为妇联执委,参加2024年妇联执委示范培训班研修,积极参与专题讲座,全面提升妇联执委“推进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能力。
庄惠芬的“暑假列车”还行驶6500多公里,带领教育部“双名计划”庄惠芬名校长工作室、江苏省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以及武进区创想教育研究院团队成员,到云南、贵州、湖南、福建等地结对帮扶、义务送教,向全国同仁推广“创想教育”。
在赴云南保山腾冲送教之前,庄惠芬和团队阅读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系列书籍,调研云南保山在地资源,研编三至六年级典型课例及系列专题报告。大家夜以继日地研讨、修改,忘记喝水、吃饭甚至睡觉……团队8名导师带领保山182名教师,分成4个班级,采用集中研讨、主题设计、同伴互助等方式,2天时间完成8场主题报告、68张思维导图建构、22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样例,三至六年级跨学科主题学习手册也初步形成。
“当家人”的“责任清单”
对丰县民族中学全面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姬振兴来说,这个暑假注定不一般。
暑假未到,姬振兴的女儿便开始筹划和爸爸的“看海计划”。丰县民族中学7月3日开始新高一招生,所以,看海时间一缩再缩,地点也越调越近,最终定在离家很近的山东日照,行程只有7月1日和2日两天。女儿佯装生气,他劝慰道:“明年高考后,以后每个暑假你都可以‘星辰大海’”。同时,他也安慰自己:对于一个主持工作的校长来说,学校的任何一件事,如果不亲自思考、布置和参与实施,可能都会变成以后路上的“刀山火海”。
新学年,丰县民族中学招生数比刚毕业的一届多出近400人,新入职教师35人,要提前准备教室、办公室、宿舍、各类桌椅电脑等设施设备。姬振兴认为,这是简单的工作,有清晰的流程和明确的目标,只要理顺关系、分工得当,自会如期推进。
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事则是谋划学校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规划。“党和政府把学校交给我,要办成什么样?要培养什么品格的学生?要营造什么样的教师队伍文化?最近一年、一学期、一个月,要优先抓住哪些工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或必须‘一以贯之’的?”接任以来,这些问题都萦绕在姬振兴的脑海。
他向老领导请教,和同事们拉家常。老领导说,丰县民族中学风风雨雨近50年,9任校长带领几代人艰苦创业,才有了当下的成绩。与老领导交流后,办“让党和政府放心,让群众放心”的学校在姬振兴心中有了具象化表达,也让他油然生出沉甸甸的责任感。
和班子成员开务虚会时,几名同事提醒姬振兴,今年新招入35名教师,创最近十几年来新高,怎样让这些“00后”教师稳步成长,这是当下一个月、一学期乃至未来几年最重要的大事。团队深度讨论,拿出了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一致认为,不必担心新教师未来会‘东南飞’,而要考虑如何让他们有‘东南飞’的能力和素质;不必担心新教师不能快速出成绩,而要想想我们能不能营造出让新教师热爱教育、扎根校园的氛围。”姬振兴认为,日常教学实践是最好的练兵场,要大胆给舞台、给支持、给掌声,多包容、多理解、多保障”。
“全县高三教学专题会”“全市一百工程培训”“全省中小学校园餐专题培训”……姬振兴觉得,利用暑假时间归纳一年的问题,进行专业学习,虽然辛苦,却非常难得。在他看来,“做一名高中校长,应时时有一种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如果努力向人的发展规律靠近,始终站在人的真实需求的立场上,深耕浅种,这便是一种良好的教育生活。”
追“星”,更追“精神”
这个暑假,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教师郭敏不是在追“星”,就是在追“星”的路上。这些“星”,是她多年来仰慕的教育大家、教学名师。她有时会追到现场,见一眼“偶像”,聊几句仰慕之情,更多的是在培训现场遇见,惊喜之余把握机会,主动求学。她说:“追‘星’,其实就是在追梦,汲取精神的养分,奋楫再出发。”
前不久,听说当代著名教育学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要到南通来,郭敏的心怦怦直跳:一定要争取机会,和“偶像”见一面。
“偶像”是她去年读《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一书时“结识”的。“他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深思,以及对当下教师生存状态的共情,让我感受到他的思想很深刻,也很接地气。”当时,郭敏心里就暗藏了一个想法:有机会去北京,一定要拜访顾教授。
得知顾明远要到南通来,郭敏想方设法了解先生行程安排,准备聆听他的讲座,当一回他的学生。在启秀中学,当96岁的顾明远教授走到会场时,全场起立,掌声雷动。“他宏阔的视野,宽广的格局,对教育的深度思考,对育人的真知灼见,仿佛就发自他的本能,谈起来就像聊家常一般,让我由衷佩服。”
聆听顾明远“教育家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敬业爱生”的教诲,捧着他“以情境润德,育时代新人”的题词,郭敏找到了“学生如何更全面更幸福地成长”的答案。“先生用教育信念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给予我们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除了顾明远,郭敏还追了另外一颗“星”——杭州天杭实验学校教师郑英。她读过郑英的多本专著,让她着迷的是郑老师对教育的“看见”:新接班时,郑英将全班所有学生的名字都写进散文诗,让学生一进班就彼此“看见”;运动会上,她让班上智力障碍、走路困难的孩子穿着玩偶服,走在队列最前面,自豪地被全校师生“看见”。
7月底,得知郑英将到南通,郭敏推掉手头事务赶往其所住酒店。“真人比照片更率真,更美好。她不为功名困扰,全情投入每一个学生成长的事业中,完全享受其中。”郭敏心中升腾起向往:“未来,我能否也生长得如许挺拔、丰盈?”这几年,郭敏和孩子们一起用诗心和匠心营造教育生活的“小确幸”,努力建一间自由呼吸、生命舒展的惬意教室,让校园生活的每一天都值得期待,让学校和教室成为师生生命中美好的栖居地。
除了自己追“星”,郭敏还带着班上的孩子们追“星”。“我知道这次巴黎奥运会中国首金获得者是黄雨婷和盛李豪。”“我觉得郑钦文特别厉害,她得了中国网球奥运女单历史首金,为国家争了光。”“全红婵像我们这么大的时候就开始接受训练,每天要跳三四百次,我们也要不惧困难,勇敢追梦。”……8月15日,郭敏组织“弘扬奥运精神”线上主题班会,孩子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纷纷介绍自己印象深刻的运动健儿,讲述奖牌背后的励志故事。
在郭敏看来,追“星”其实追的是一种精神,即教育家精神。“教育家身体力行,烛照我们前行的路。而对儿童生命的观照,就是教育者的根本职责。我们追‘星’,是追逐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是建构自己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