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亟待提升教学媒介应用水平与媒介素养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思政课教师亟待提升教学媒介应用水平与媒介素养

■ 王志强

思政课教学媒介是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用于存储、承载、传递教育内容的载体和工具,既包括黑板、教材、教具等传统媒介,也包括幻灯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介。自思政课开设以来,从粉笔头到ppt课件,再到大数据、人工智能,教学媒介与思政课教学活动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介高度融合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媒介素养也成为思政课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媒介应用水平与媒介素养,对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显著价值。

从“粉笔头”到“人工智能”,让思政课教学时刻紧跟时代脚步。近年来,投影仪、幻灯片、智能终端等现代教学媒介在思政课教学中已广泛运用,取得较好效果,但仍有一些思政课教师没有在发挥传统媒介优势基础上,广泛运用新媒介。新时代,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变化,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媒介应用水平与媒介素养,探索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与思政课教学高度融合的路径和方式,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施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特征的新型教学方式。学校应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思政课教师对教学媒介的驾驭能力以及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能力,解决教学媒介“怎么学、如何用”的问题,提高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媒介的水平。

从“媒介依赖症”到“高度融合”,使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明显提升。教师媒介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媒介信息的识别、获取、分析、评估与传播的能力,以及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媒介资源的素养等。近年来,现代教学媒介的广泛使用已引发一系列“媒介依赖症”问题,教师沦为电子媒介的“奴隶”,学生理性思维遭到“消解”,教学完整性遭受破坏,教师遭遇存在论危机。在一些思政课堂上,ppt课件替代板书,图画和视频等视听作品替代现场讲解,讲课变成表演,授课者变成教学辅助者,思政课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娱乐化”“碎片化”“空洞化”倾向,缺乏思想性、理论性。新时代,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对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进行全面地调研、评估、培育和引导,使其得到有效提升。

从“娱乐至死”到“收获满满”,使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获得感显著增强。随着现代教学媒介的广泛应用,更加生动形象的现代声像逐渐取代传统板书,短视频、网络游戏等快餐式娱乐方式让人越发轻易地获得愉悦,很多学生也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在思政课教学中,一些学生带着手机在课堂上“熬时间”,期待在课堂上“听笑话”“听相声”,教师讲课是否“有意思”“有趣”成为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为此,教师既不能一味迎合学生,也要学会因势利导,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引导,加强思政课的媒介应用,以短视频、动画等现代媒介手段,生动呈现思政课的魅力,“用技术讲政治”;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实现“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通过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努力将现代媒介技术与思政课内容高度融合,增强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获得感。

总之,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介,使思政课“活起来”;同时,又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待和把握教学媒介,使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思政课教学。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教学媒介应用与媒介素养培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