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与思考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与思考

■孙钟慧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子女教育已经成为绝大部分中国家庭重中之重的任务。笔者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面向中小学及幼儿园家长的问卷调查。共有809名学生家长在平台终端参与了此次调查。参与家长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调查样本显示,家庭教育受到绝大部分家庭的高度重视;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家庭教育的最普遍的方式是督促孩子学习;亲子陪伴的很大一部分时间被用于辅导孩子写作业。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亟待提升。在本次调查中,父亲和母亲的参与比例分别为18%和79%。除本次调查之外,我国还有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低下。生活中,有些父亲忙于工作,忽略了家庭教育;有些父亲认为教育子女更大程度上是母亲的事;也有人漠视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把大量的居家时间花费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活动”。父母双方在家庭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均不可或缺,且各有优势。在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教育思想中,父亲是子女道德和志向的引导者。《论语·学而》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领路人。”美国《父母》杂志曾这样总结: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对孩子的约束更多,教育子女时使用的语言更复杂,更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为孩子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20世纪的医学研究就已发现,90%以上的儿童问题与父性缺失有关。

由此可见,在家庭生活中父亲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成长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父亲的互动、陪伴、沟通更有助于孩子积极健康地走向社会。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应当树立更加积极的亲子形象,可以主动分担家务,关心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校园生活;主动参与孩子的接送、体育锻炼、外出旅游等活动;主动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体会、学习经验、志趣爱好,做孩子生活中的导师。同时,母亲也要积极配合父亲的参与,避免自己大包大揽,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找爸爸”,主动为父亲的参与创造机会和条件。父母双方应当默契配合,角色互补,共同营造一个融洽的、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氛围。

家庭教育的初心不应只是督促孩子学习。调查发现,父母普遍认为子女教育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且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辅导孩子写作业和督促孩子学习上。随着社会发展,行业竞争、人才竞争加剧,家长们在期望孩子出类拔萃的同时倍感焦虑,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自然而然地加入“鸡娃”大军。家长从幼儿园起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提高班,只顾埋头“卷娃”,却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家庭教育的初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这样的家庭教育目标:追求真理做真人。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理”和“真人”,有那个时代如何“做人”的烙印,更有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美德赋予“人”的道德内涵。我们从今天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注重一个家庭的家风教育,培养一个健康的人、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有志向的人。

家庭教育的初心当不是为了推动内卷,而是首先要培养一个身体健康、品德高尚的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首先要有强壮的体魄,然后才能有强大的能力;先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然后才会有强大的创新和发展动力。这也正是陶行知先生“追求真理做真人”的指导思想所在。

理解了家庭教育的初心,就能更好地找到方向。随着我国“双减”政策的施行和弘扬传统文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很多家庭已经开始重新重视家风的建设和传承。每一个优良的家风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缩影,也是我们应当传承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从家庭教育开始,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学校、政策等方面引导,促进家庭教育实现“成才先成人”的重心转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更加注重孩子的德育建设,默契家校配合,共同为国家培养有健康体魄、有责任感的知识青年。

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方法不能停留在语言的单向输出。调查发现,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方法主要是“教”和“说”。这里的“教”包含辅导功课和说教,“说”指其他各种日常交流。简言之,家长大部分时间是一个语言输出者。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的身心和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呢?

我们可以尝试以古人为镜,从名人家风家训的思想中找到答案,如耕读教育思想就值得借鉴。父母可以在家庭中共同营造勤于劳动的氛围,并引导和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其中。我们可以通过勤劳家风的传承,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品质;通过劳动协作和成果分享,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助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劳动教育的方式应当是所有家庭成员的身体力行,共同参与,取代家长在语言上的单向输出。尝试这样的教育方式将有利于减少孩子对家庭教育的抵触情绪,有利于丰富家庭生活内容,对提高学习效率同样大有助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基石的夯筑从家庭教育开始。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方向指引和方法探寻有了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优生学、中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