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淬炼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暑假期间,全省各高校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淬炼

■本报见习记者 王子欣

日前,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院“南风起”支教团的专业指导下,贵州省安顺市的孩子们第一次亲手操作无人机,体验飞行的乐趣和挑战。从简单的模型组装到复杂的航模飞行器设计,支教团还带来“变废为宝”主题课程,激发大家对航空技术的兴趣,培养青少年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这是我省各高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

暑假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最佳时机,丰富的一线资源能有效填补校内生活的空缺。我省各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聚焦服务“国之大者”,带领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学习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体验中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融合,在实践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结合专业特色,服务基层发展

“黄金4.5小时”“快速识别脑卒中的5个症状”“8种脑卒中征兆”……近日,由南通大学医学院学生组成的脑卒中宣讲团走进通州区金普村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只有走进社会,走到患者身边,才能真正把在课堂中学过的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宣讲团成员王妍菲说。通过线上线下对接村医、入户随访脑卒中高危人群等方式,让脑卒中全流程管理的理念延伸至乡村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了医疗资源下沉和服务的可及性。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激发其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7月4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师生走进南京市元山社区西毗夏村,创新性地将红色文化与艺术设计深度融合,构建互动式红色文化体验区,开发红色文化数字导览系统等创意设施。“作为新时代的设计人,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将红色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易菲说。

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无锡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银铃课堂”实践团队深入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各社区和街道,发挥专业优势,进行“普通话+数字生活技能”培训。活动中,团队聚焦智能手机的基本认知与日常应用技巧,从老年人视角出发,用“普通话+语音输入”的模式深入浅出讲解各项功能,在志愿服务中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

前不久,三江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南京市铁心桥街道马家店社区住户家中,开展以“玩转机电 启迪思维”为主题的“安全用电入户排查”专项行动。针对老幼群体,团队成员们还精心准备了消防安全知识科普环节,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普及正确使用电器、不私拉乱接电线等安全常识,在实践中培养吃苦耐劳、奉献社会的优良品格。

强化思想引领,厚植家国情怀

暑期社会实践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为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建39支重点团队,共7000多名学子奔赴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近日,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团队前往徐州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并在铜山区柳新镇马楼小学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宣讲活动,与孩子们一起感受革命先辈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渡江精神”,筑牢“赓续红色血脉,筑牢信仰之基”的理想信念。

日前,由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组成的“信仰的高光”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先后赴程开甲小学、杨家墀旧居、“两弹一艇”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听取专家报告等形式探寻科学家精神。“我们在活动中深切感受科学家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将把这份爱国荣校之情转化为科教报国之志,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家精神。”团队成员王涛表示。

红色基因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扬州大学商学院“薪火相传,青春接力”铁军精神宣讲团队走进盐城市大丰区创新英达学校,把红色文化故事搬到支教课堂,团队成员单宇洋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在践行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体会到“为人师者”的使命责任感。7月9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12名志愿者,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的清油河希望小学,举办了一场“红色文化”传统体育文化夏令营。“通过‘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模拟打卡,我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对长征路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切身感悟到了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是对志愿者们工作最好的反馈,南特师的同学们也擦亮了未来教书育人的人生底色。

深化校企合作,增长知识才干

为进一步提升实践育人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各地立足区域需求,搭建多样化的实践育人平台,不断深化校地合作。近日,在由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镇江市京口区金谷志愿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粮食科技夏令营活动中,来自全省涉粮高校的30名大学生走访省内多家涉粮企业、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讲座、互动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粮食种植、储存、加工等方面的先进科技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未来农科领域的岗位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将社会实践与学生择业就业相结合,打造“实习—社会实践—就业”的培养模式,是我省高校在暑期社会实践探索中的创新。7月7日,由江苏科技大学团委组建的“扬帆启航促就业济宁行”实践团深入山东省济宁市船舶企业,了解新能源船舶建造、高端制造及大宗商品贸易等产业发展现状。“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培养自己服务行业的家国情怀,提升未来求职就业的竞争力。”江苏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张冬冬表示。

“通过企业走访,我深入了解了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加深了对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努力锤炼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就业能力。”盐城师范学院金工专业学生张盛明跟随团队一起,深入当地汽车领域的新兴企业后,对企业管理和组织架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对自我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走进南京市中山码头,通过亲身体验码头繁忙的工作场景,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水运管理专业的学生近距离观察码头的日常运营情况,深化对水运管理专业与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在一线工作人员帮助下,同学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向旅客讲解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历程,在传播航运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坚定“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