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素质乡村社区实用型人才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创新乡村“人力供给”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培育高素质乡村社区实用型人才

■本报通讯员 徐鸿洲

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独特优势,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切实履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职能,培育大批高素质乡村社区实用型人才。近年来,该校坚持思政引领、深化教研、系统思维、创新供给,形成“枢纽带动、多点支撑、整体推进”的乡村社区实用人才培养格局。

思政引领,

强化“三农”使命担当

高邮中等专业学校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充分发挥特色办学优势,以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一懂两爱”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中心,以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为抓手,开好讲好思想政治课程,为全面服务乡村建设贡献职校智慧。

该校在场站、基地等建立思政课实践基地,并组建以思政课教师为主的“三农”工作宣讲团,深入师生开展广泛宣讲,将百年党史、千年农耕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在田间地头、农业企业等“大课堂”实践锻炼,厚植、涵养“三农”情怀。

该校充分发挥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与乡镇龙头企业等合作开展职工技能订单培训,与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校开展联合培养,建设科技工作站、科技农场、产业学院等,并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协同,搭建和拓展服务“三农”平台,以此为依托组织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引导学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堂”,强化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

深化教研,

把成果写在乡村大地上

县域职业学校是乡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策源地。作为新型教育培训模式,高邮中等专业学校申报的“江苏省高邮市社区培训学院”于2009年获批,“高邮市社区学院建设的研究”于次年申报为第一批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为深入推动社区培训学院建设奠定了理论创新和实践积累的基础。

以此为研究起点和实践基点,高邮中专于2014年出台《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服务社区教育工作方案》,全面指导乡村社区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该校持续开展以高邮市社区培训学院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服务乡村社区实用人才培养为主线的教育科研行动,把科研成果写在高邮乡村大地上。截至目前,学校10多个课题获得国家级及省级立项。

系统思维,

“一纵一横”构建培养格局

在赋能乡村社区实用人才培养上,高邮中专运用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面向农村、服务“三农”,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教育体系,突出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形成“枢纽带动、多点支撑、整体推进”的乡村社区实用人才培养格局。

从纵向上,该校坚持以高邮市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构建“高邮市社区培训学院—各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3层乡村社区教育培训体系。

从横向上,该校依据乡村人才发展实际需求,灵活制订并实施乡村人才专业发展方案,通过合作办学、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成人学历教育、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的继续教育、以人文素质与生活品质为主的居民教育。同时,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在岗转岗及待业人员、新增劳动力、失业人员、“土专家”“田秀才”、社区管理干部及社区教育工作者等各类人员,积极开展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形成以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社区教育知识培训体系,整体推进乡村社区人才培养向纵深发展。

创新供给,

提升乡村人才培养质量

高邮中等专业学校积极顺应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愿景,结合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断创新乡村社区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乡村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该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人才、基地优势,承担农业技术研发的使命,创建新“农民讲习所”,通过宣讲、送教、传承等开展文化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培育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针对高邮区域各类乡村人才的迫切需求,该校专门成立高邮农民学院,以农村三产融合为背景,秉承“学历+技能+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打造“忙农闲学、产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研制“主辅结合、模块自选”课程体系,实施“点群协同、合作育人”的教学模式,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乡村融合型新农民,创设乡村“人力供给”模式,为职业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