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路上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一直在路上

■汪明华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备受命运的眷顾,求学之路顺风顺水,似乎总是在掌声和赞许中成长。工作亦如此,我虽辗转多所单位,历经初中、小学和教师发展中心,角色在变化,但工作中那满满的幸福感始终没变。这份幸福感不仅来自我在37岁获评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时刻,以及在47岁获知成为“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的瞬间,更多来自三尺讲台上思维火花碰撞的每一天。在这些幸福的日子里,我与同事、学生们共同品味完整教育生活的多姿和美丽。

我生于教师世家,记得咿呀学语时,教语文的爷爷和教英语的父亲常常逮住野在外面的我,拎到小凳上,然后在一方矮桌、一块破板旁开讲,既有“之乎者也”,也有“ABCD”,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便是我的启蒙教育。幸运的是,在那样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很匮乏的年代,我却有一个丰饶的童年。父亲用微薄的工资给我买收音机、订阅书报。依然记得每个夜晚,我透过电波伸长“触角”贪婪地接收着四面八方的信息;仍然记得每天放学后,我双手捧着书本贪婪地闻着沁人心脾的油墨清香。现在想来,如果说在课堂中我能做到游刃有余方寸不乱,甚至紧紧吸引孩子的目光,或许是儿时打下的基础吧。

1997年,我从南通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东台市一仓中学,教语文和美术。这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但却吸引了一大批有才华、有梦想的好老师在此扎根,他们给了我指引一生的信仰。

2002年,我参加了盐城市第二小学的选调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调入。校领导对我委以重任,一进校就将毕业班交到我手上。我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拜李建国、陈汉艳、邢利国等前辈为师,学语文教学、学班级管理。我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积极尝试,开设“小先生大讲堂”等班本课程,举行好书漂流、日记接龙、童心野趣等语文实践活动,努力使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天地里。时隔多年,我和学生们聚首时,那些年一起在野外寻宝时的点点滴滴,他们仍历历在目,如数家珍。

在盐城市第二小学,我很幸运地遇到了语文教育专家郑立舟老先生,老人睿智而通达,手把手领着我走上小学语文之路。当我把一节自以为热热闹闹、满满当当、环环相扣的好课呈现出来时,郑老告诉我学生思维的生长是安静内生的,课堂应适当留白,给予学生更多质疑、思考、探究的机会。郑老还时时告诫如我一样的青年教师“课比天大”。工作近30年,从小学语文教师到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再到区域学科研训员,我从没有忘记郑老的教诲,始终以敬畏之心站在课堂教学第一线。我主动邀请专家、同行、家长听课,迫不及待地把每次公开教学当作磨练与提升自我的机会紧紧抓住,期待问题的诊断和智慧的发现。省内省外、城里乡下,都留下我的足迹,在省外的新疆、湖南、广东、上海,省内的南京、苏州等地开设观摩课百余节次。教学中,我以原初经验为基础,不断反思、推敲、打磨、拓展,使之发生“异变”,提升教学实践的品位和境界,形成属于自己的开放大气而又灵动的教学风格。

禅宗有两大流派,一派强调顿悟,一派主张渐悟。我自觉属于后者。充电、学习、读书,使我稳步向前。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爱弥儿》等大部头教育专著,逐渐拓宽了视野,增加了教育的“高度”。我已记不清听过多少公开课,其中使我受益良多的,是于永正老师扎实厚重、对教材智慧的处理以及具有创造性的教学理路;是窦桂梅老师激情四射、灵活机智的引导和行云流水的课堂节奏……我曾经挑灯夜读,笔辍不止地记录、背诵和反刍;曾经自费北上南下,狂热追随名师的足迹;曾经为上好一节课写好一篇文章做好一个课题而变得魔怔,经历了从模仿到超越的蜕变……

师者,该无所不师,故能兼取众长;师者,也该无定师,不囿于一家。我在努力吸纳力图兼收并蓄的同时,积极践行、用心体察、悄悄生长。我撰写的30余篇论文在《教学与管理》《小学语文教与学》等期刊上发表;课题研究成果编著成《让学引思: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探索》一书,由出版社出版发行;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盐城市一等奖和省二等奖。我围绕盐城市区域课改理念“让学引思”展开深度研究,探求并建立“让学引思,以学定教”的理论体系,提出“开放、融通、生成”的教学主张,实践模型在区域推广。教学实践和理论反思不断推涌互动,专业水平便在这种能量互换中得到提高。

回顾走过的专业成长之路,我很庆幸一路上有那么多人搀扶、帮助、陪伴和引领。2016年,我调入盐城市盐都区教师发展中心,走上教研员的岗位,亦尽我所能用心成就他人。盐城市龙冈小学教师徐郁君,参加市优质课大赛,我和她一起备课、磨课,试教后一遍又一遍诊断剖析,并用她赛课的课题上下水课,助力她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短短几年时间,我指导30多位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比赛和教学基本功竞赛均获一等奖,累计在区内外培训教师上万人次。近年来,我以领衔的名师工作室为基干,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向与重构为重心,带领团队成员深化教研,持续改进教学,形成育人范式,优化区域学科教学生态,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助力学科高品质建设。

此外,我将目光投向贫困地区的师生,借助全国“爱飞翔”组织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一对一指导湖北省罗田县、湖南省平江县等贫困山区的青年教师,到青海省同德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等地送教送培,为乡村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对教育的赤诚、对专业的追求、对自我的要求,从来都没有改变。前方,没有终点,而我,将一直在路上……

(作者系盐城市盐都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研训员、研训部副主任,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