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小学生语文跨学科学习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小学生语文跨学科学习

■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 顾嫣滢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小,缺少生活经验,需要开展丰富的活动帮助他们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开展多彩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根植传统,寻找生活的本真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用生活教育来教育”。语文学科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不仅在语言文字上对学生有着很深的影响,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品行气质。那些藏在生活中的语文,藏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精髓,能够非常好地帮助学生擦亮人生的底色。

传统节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化。因此,教师可以将传统节日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以语文为基础的跨学科活动,帮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找寻生活的本真,唤醒自身的潜能。

例如教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语文教师可以联合体育教师,共同举行划旱龙舟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兴趣,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语文教师也可以结合劳动课程开展包粽子活动,并在活动中相机指导学生学会按照一定顺序描述自己包粽子的步骤,既能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在端午节当天,教师可以在教室门口挂艾叶、菖蒲,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班会课或者晨会课,开展端午儿歌比赛等,开启学生学习语文的大门,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自信。

放眼社会,感悟生活的多彩

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不是狭义的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而是广义的以整个社会为主体的教育,更是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有的生活经验为载体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增加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以及教育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研学、家长进课堂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围绕“革命先辈”这一主题编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和《刘胡兰》4篇课文。学生对“革命”这个词语难以深入理解。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其他课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结合学校相关的德育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进入单元整体教学的“第一站”,例如参观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其次,语文教师可以结合综合实践课等,邀请爷爷奶奶等进课堂,讲述发生在身边的革命故事,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刘胡兰、王二小等小英雄并不是遥远的存在。教师也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寻访家乡的革命英雄,了解家乡的革命先辈。最后,教师可以结合音乐、美术等课程,通过欣赏相关歌曲、画作,组织红歌大比拼、革命小英雄我来画等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革命岁月,认识革命先辈。

亲身实践,体验生活的精彩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其实质是让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社会紧密联系,培养活泼泼的学生。

语言文字的魅力要让学生从亲身实践的生活中去体验。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时,如果仅仅依靠图片欣赏帮助学生理解儿歌内容,大部分学生看过就忘,无法感受儿歌中语言文字的精妙。在教学本课时正值秋天,语文教师可以结合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开展在校园中找树叶活动,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在校园里尽可能多地寻找儿歌中出现的一些常见树叶,这样既帮助学生记忆了课文内容,还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为什么要这么写。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再找一找儿歌中没有出现的树叶,让学生为它们编几句儿歌。如此,学生可以在亲身实践中进行语言实践,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再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时,学生常会出现农事与季节对应错乱的情况,无法很好地理解儿歌中所描述的农民伯伯的辛苦。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劳动课程,利用学校的劳动基地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以及丰收的喜悦,更好地帮助学生懂得儿歌中的“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亲身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构字方法。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识字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劳动课或者综合实践课等课程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食堂,了解食物制作过程,相机帮助学生了解“四点底”和“火字旁”等结构在构字过程中的要领。

今后,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将继续深入推动语文教学的跨学科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