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邮”学中聆听窗外声音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在“邮”学中聆听窗外声音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留村小学 武圣心

“少年骑骏马,意气两相骄。驰骋春风里,人看满渭桥。”轻盈的时光缓缓流过,深深留下成长的足迹。初为人师时,新教育的春风吹入我的心田,并引领我坚定行走在教育一线。20年来,我和许多同行者一道,不忘初心、开拓创新,追随着新教育的脚步追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将集邮教育与新教育相融合,与孩子们一起聆听窗外别样的声音。

校园文化——

让每一个生命得到舒展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留村小学是坐落在京广铁路边上的一所村办学校,始建于1945年,已有近80年的历史。近年来,学校由六七个教学班,快速增长至37个教学班,办学规模日益壮大。为了提升办学质量,在苦苦寻觅中,我们想到了朱永新教授说过的话:“学校教育缺乏文化,会把孩子带到一个抽象、片面的地带,文化的缺失带来精神的浮躁甚至荒芜,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有知识没灵魂、有记忆没有根底的‘怪物’。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学校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和文化的价值。”学校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的灵魂。

多年来,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邮票”上,开创了以“邮”为载体的校园文化。 我们成立了桥西区首家少年邮局,见信如面、展信舒颜,成为留小学生别样的幸福体验。我们还结合新教育晨诵活动,引导学生在了解节气习俗、生肖故事、物候特征、传统文化等元素后,设计出了独一无二的邮戳以及明信片。孩子们的独特创意受到了集邮爱好者的追捧:本地集邮爱好者来到学校盖戳邮寄,外地爱好者纷纷来信求盖戳。在邮局里,孩子们一笔一画写下心中的思绪,小心翼翼地撕下精美的邮票,贴在信封或明信片上,满怀希望地投进邮筒里。

我们拓展少先队育人阵地,在校园里成立“快邮驿站”。教学楼内,“小邮差”们将有标识的失物送回主人身边;驿站内,“小邮差”们将爱心物品打包邮寄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身体力行,传承“雷锋精神”。“石门老少传邮爱”活动、“邮局体验,快乐无限”实践活动、助力召开河北省集邮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学生在活动中尽情聆听“窗外的声音”。孩子们在“邮文化”独特魅力的感染下,激发潜力、舒展个性、展示才能。

“邮票+”课程——

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张扬

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到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一枚枚精美的邮票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我们推出“我与集邮家面对面”课程,通过一次次专家分享,让学生了解了邮票的来历、内容、分类、发展变化。带有巧克力香味的邮票、陶瓷邮票、水晶邮票、陨石邮票等,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我们利用与课文内容高度相关的邮票,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语文教师借助“三国”系列邮票,向学生讲述“草船借箭”“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等故事,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我校也因此生成了独有的“邮票+学科”延伸课程。

作为一种艺术品,邮票保存需仔细、认真。在集邮活动中,这些习惯潜移默化地伴随着学生成长。在欣赏、制作专题邮集时,师生从邮票中体会“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闲适与从容,体会“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邮’你向未来”开学典礼开启了学生入校第一课;“以‘劳’为美,‘邮’见成长”劳动系列课程让学生增长了生活技能;“‘圾’时分类,‘邮’你同行”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了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矩阵式课程体系实现了“小天地大作为”。

研学活动——

让每一个生命得到滋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以“邮”为媒,展开了以“研学邮历”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一枚枚邮票连接了过去与未来,小小邮票化身导“邮”,孩子们了解了邮票知识后,带着邮票,跟着邮票去旅行,开启一次次行走。

天下第一桥——赵州桥,千年古刹——隆兴寺,革命圣地——西柏坡……每一张邮票都展示了神州大地的秀美风景,一草一木都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底蕴。我们构建了跨学科研学体系,让孩子们在小小邮票中探寻人生的意义,在行走中构建三观。他们与家人一起策划活动,一起欢笑,在行走中览山河、品奇观、阅古今,让生命得到了滋养。

品“邮味”、讲“邮学”、展“邮品”、享“邮事”……留小师生一道点亮“邮征程”。“邮”文化课程的延展让点滴星光汇聚成了璀璨星河。学校实现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了沉浸式生命教育课程,实现了基础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聚光蓄能,厚积流光。新教育的引领成为学校教育高品质发展的“引擎”,形成了师生幸福成长的“强磁场”。窗外的声音那么美妙,它与学生的发展同频共振,我们在这共振中迎接着教育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