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院篱笆觅乡愁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满院篱笆觅乡愁

■尚继慧

栅栏即篱笆,在家乡人们习惯称作杖子。夹杖子,就是用树枝、竹竿、荆条、秫秸等,在埋好的立柱两侧顺势摆放,或稀疏或稠密,用榆稍捆绑。可不要小瞧这道类似围墙的篱笆,从春到秋,它托举着浓浓绿叶、朵朵鲜花、累累硕果,它是一道绝妙的风景。阳光照在篱笆上,影子映在地面,陆离斑驳,把平淡的日子、琐碎的家常,谱写成一首隽永的诗行。

“篱门纵野花何去,和煦春风漫栅栏。”未进阳春,村里各家各户就忙着整理院落,夹杖子,修菜池,在桃李含苞待放之日,小院已经容光焕发。尤其是那一道道篱笆,将田园风光彰显。

我很是怀念那段令人难忘的时光。

记得小时候,家里多是秫秸杖子。父亲事先将秫秸用铡刀切好,母亲让他去大田干活,自己动手夹,有时喊我们帮忙。她先用镐头刨条垄沟,埋几根粗木桩,再架好横梁,便指挥我们将秫秸秆抱来,一把把或一根根地戳进沟里,上头结实地绑在横梁上,下面再培土踩牢。若是当作阻挡鸡鸭的墙头,就把秸秆拢密,若是只做隔断,则可稀疏点,甚或有时母亲还特意编出镂空花样,说是有利于葫芦、丝瓜秧钻来调去向上长。这杖子,看似是一道藩篱,实则是母亲的希望,在她眼里,夏天,栅栏上会爬满油绿的瓜秧,吊着诱人的瓜果,那是小院生机盎然的标志,那是小院活色生香的标配。

篱笆,几乎谁家都有,哪户都见,习以为常,但越是平常,越显其重要。夏天,是这杖子的高光时刻。那藤蔓爬到顶上,将栅栏染得青青绿绿。硕大、繁密的叶子间,点缀着或黄或白的花儿,半大的瓜零散地垂挂其上,日夜招摇。牵牛花不甘寂寞,也许知道主人不会伤害,便沿着栅栏使劲往上攀爬,每天清晨,早早就吹开粉色、紫色、蓝色的喇叭。蜂儿、蝶儿围着花朵,嗡嗡地飞来绕去。加上杖子里面的菜地,这一块翠绿,那一块嫩黄,低的韭菜、生菜,中的茄子、辣椒秧,高的黄瓜、豆角架,将园子装点得花团锦簇,饱满丰盈。

晌午过后,日头渐斜,将篱笆的影子越拉越长,母亲坐在蒲墩上,手里不是做着针线活,就是摘着豆角。邻家大婶或大嫂过来,或是拽过小凳,在阴凉处坐下,拉起家常,有说有笑,或是特意送来几个煮玉米,临走母亲递上三两根黄瓜,亲密无间。

篱笆,给农家小院添彩,挡了鸡狗,像道墙;邻里之间,隔空喊话,互递东西,似无阻隔。与石墙、土墙相比,篱笆谈不上结实,但其好处也显而易见,比如透光、通风,因而富有灵气,赛过石墙的生硬与冷漠,否则那瓜秧也不会尽情攀附。篱笆,这绿色屏障,宛若院里的锦绣屏风,变成宅院风生水起的象征。

篱笆,于左邻右舍而言,是条清晰而又模糊的分界线,“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到了秋天,这条分界线又变成另一番景象,除了几个老冬瓜依旧吊在上面,其余枯秧则被母亲收拾干净,挂上了玉米棒,一串串,一排排,金光闪闪,显示着庄户人家的五谷丰登。

庭院篱笆觅乡愁,见到栅栏思故园。老家里少年时的那排杖子,依然在心中扎着,使我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至于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