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楷模学习 传精神火种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向楷模学习 传精神火种

■祁金莉

112年前,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先生,在南通这块热土上创办了南通市启秀中学(以下简称启秀中学),播种下“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精神火种,传递出“诚恕为启,博约成秀”的价值追求。百年栉风沐雨,百年接续奋斗,启秀中学如今以突出的办学业绩闻名遐迩。2010年8月,我来到启秀中学工作,学习启秀文化,濡染启秀精神。在这里,我有幸结识了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庾南老师为代表的启秀教师团队,感受到他们身上忠于职守、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可贵精神。

“课比天大”

“课比天大”是学校管理中,必须让每位教师铭记于心的“信条”,也是我来到启秀中学后,从李庾南老师身上真切感受到的品质。初识李庾南老师时,我39岁,她71岁。在启秀园内偶遇,她身姿挺拔,精神矍铄。我常在校园里看到她风尘仆仆的身影,要么手持课本奔赴课堂,要么步履匆匆赶往会场。当时的她教两个班的数学,做两个班的班主任,似乎从无倦容,实在看不出她已年逾古稀。熟悉以后才知道,她从不吃营养品,从不刻意保养,甚至也不主动锻炼身体。是什么让她保持青春和活力,体能如此旺盛?很多年,我都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回,她骑电瓶车被撞了,摔下来,脚肿了。第二天她拄着拐杖,又准时出现在课堂。还有一回,她在家里摔了一跤,整个面部肿胀,但第二天她又准时出现在教室。她说:“孩子们在等着,不能落下课。”一次,看她从车上下来,铁打的身体稍显疲惫。一了解,她坐了5个小时的车,刚从宿迁一所学校指导完工作,赶回来上两节课。为提升宿迁教育质量,李庾南老师常年奔波在宿迁和南通两地。如此巨大的工作压力,让当时尚处于不惑之年的我也望而却步,她何来这么旺盛的精气神?慢慢地我懂了,一般的人把课堂当作一项工作任务,而在她心目中课堂是生命生长的精神高地。她极端热爱课堂、热爱学生,因为学生需要她,因为她对教育的热爱,才有了对课堂永远的坚守,才有了如此旺盛的体能。

2018年11月,我随李庾南老师一起远赴兰州,参加她创立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全国推广活动。到达兰州的第二天,她的脚崴了,医生诊断为骨裂。根据安排,第二天上午李庾南老师要上一堂示范课、作一场报告。因为无法行走,所有人都认为她无法上课,劝她放弃,但她坚决地说:“这么多老师都在等着、孩子们都在等着,我必须上。”当晚,她就在病床上研究:板书怎样书写、徒弟们何时推动轮椅……

第二天上午,兰州市委党校礼堂里坐着1500名老师,同时线上有30多万老师,大家一起聆听这堂特殊的数学课。坐在轮椅上的李庾南老师包扎着绷带,一只脚穿着最大号的拖鞋,在徒弟的推动下,穿梭在课堂里……她似乎忘却了自己的疼痛,激情满怀,活力四射;孩子们全神贯注,热烈互动;观摩者鸦雀无声,静心听课。我坐在第一排,看着这个身着红衣的耄耋老人,用这样的特殊姿态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坚守,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这是一堂令人无比动容的数学课,感染了线上线下近40万教师,不仅给当地的老师们传授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弘扬了新时代昂扬奋进的教育家精神。“课比天大”,李庾南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让“钟情教育、忠实坚守”的精神和情怀在一堂堂课里生根、生长,在校园里发芽、发展,成为每一个启秀人的自主、自觉行为。

“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学校管理中,我也遇到过一些棘手的难题。2018年6月,启秀中学改建校园,体育场地受到了影响。于是每周我们用大客车运送学生到其他学校,集中上两节体育课。但即使这样,学生由于长期没有上过规范的体育课,运动水平仍然难免下降,尤其是长跑项目。面对即将来临的2019年体育中考,我们管理团队的想法是:无论有什么困难,都不能因为学校没有操场而耽误了这届学生。

2018年底,我们对初三年级900多名学生进行了长跑摸底,有400多名学生不合格。随即,学校研讨了一个周密的训练计划:组织不合格的学生利用一周一次的体育课以及周末时间和放学后时间展开训练。2019年2月,我们再次摸底,仍然有200多名学生不合格。于是寒假期间,我们紧急修建了一个临时水泥操场。年级管理组和班主任、体育老师进行了明确分工,每天的大课间时间,班主任组织学生下楼跑步,教务主任逐楼层检查到位情况,年级管理组成员在操场的入口处等待,体育老师在操场组织训练。

体育中考时,我们的管理团队、所有班主任都赶到考场给每一个奋力冲刺的孩子加油。那一天,我穿着红色的衣服,站在距离终点50米的位置,奋力给奔跑中的孩子呐喊、鼓劲,不错过任何一个。跑道上喷薄着奋斗的激情,洋溢着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每一个孩子的表现都超过了预期。中考长跑项目,启秀中学的满分率、平均分位居市区最前列。一位观摩了我们长跑全过程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感慨地说:启秀中学在没有运动场的情况下能跑出这样的成绩令人惊讶,发生了奇迹!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这是张謇先生掷地有声的话语。办学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客观困难,但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对每个孩子的未来负责,我们必须弘扬张謇先生的“实干精神”,积极面对,智慧应对,拿出“敢为人先、实干兴校”的决心,根植“自信自强、追求卓越”的底气、志气和骨气,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个都不能少”

新学年的第一天,我到一个班级听课,教室里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个特殊儿童,按照均衡分班的原则进了这个班,班主任是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殷培培老师。殷老师告诉我,孩子只有一米四几的身高,走路严重不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即便如此,我们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使命追求,找准教育的“节奏”,把这个孩子变成了宝贵的“自育·互惠·立范”的“班级育人”资源。

她不懂擦嘴,老师就每天带面纸帮她擦嘴;她不懂上厕所,老师就每半天提醒两次……渐渐地,班上同学对她熟悉起来,还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自觉接过任务,此后每一天都有三到四名同学围绕着她,保证她的安全,照顾她的生活。每堂课,老师都要拥抱她、鼓励她。班上的同学都称这个特殊的孩子为“宝宝”,所有人都自发地去帮助她、照顾她、爱护她。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这个孩子也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取得了喜人的进步。

“在学生的心灵纺织出一幅和谐的图案,把对学生直观理解来说各有其内在价值的不同教学内容,调整到各个从属的循环周期中去。我们必须在合适的季节收获合适的作物。”这是怀特海的“节奏观”。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我向教师们强调:孩子的成长进步,一个也都不能少!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教师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长目标,在班级温暖的大家庭中快乐安全地长大。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就人。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有责任引导教师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守育人阵地,坚持学生至上,勇担使命职责,执着奋斗拼搏。启秀人将进一步以昂扬的姿态,用自己的教育实践,传承南通教育人的精神火种,让启秀园激扬干事创业精气神,争当优质发展新表率。

(作者系南通市启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南通大学兼职教授,南通市教育学会理事,南通市优秀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