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做个有心人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关注细节,做个有心人

■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 周瑶

放学时,我校一名班主任发现,一个学生在书上画了个花圈,花圈中间写了一个“奠”字。班主任向学生了解情况,学生表示上课无聊,随便画画。当问及为什么要画花圈,学生说,他不会画别的,只会画这个。因为到了放学时间,班主任简单告诉学生,花圈和“奠”字都有特定的使用场合后,便让其回家了。

作为德育工作者,以往的经验让我觉得事情并没那么简单。我和那位班主任当即在办公室开展“集体备生”工作,首先猜测学生家里有可能发生变故,为此班主任特地打电话给家长委婉询问,得知家中无事。考虑到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养宠物,我们特地问了宠物的情况,得知家中宠物状态很好。至此,事情似乎可以结束了,但是本能告诉我,事情没有结束。

第二天,我在走廊上遇到该生,他整个人给我的感觉是“缩着”的:靠墙侧着走,走路速度很慢。我把他带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问他,但他怎么都不开口,我便让他先回教室。离开前,我对他说:“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伤害自己。”他竟转身对着门默默地擦起了眼泪。我们问他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他很小声地说:“上周我在公交站台等车,突然被同学推到了马路中间。那时车来车往,我吓坏了,但我不敢说。”

至此,我们基本了解了事情原委,决定第二次“集体备生”。通过讨论,我们认为,学生的主导情绪是委屈和害怕,如果他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处理,一直积压,再遇上一些外在刺激,就会出现大问题。他被刺激后,没有得到安慰和疏导,内在的正义没有被满足,我们必须做些事,让学生感受到正义和被支持。且他很可能担心自己伸张正义会被报复,害怕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我们第一时间给予他安慰,成为其重要的社会支持,告诉他任何人遇到这种事情都会很害怕,他没有做错。学生从默默流泪变成大声哭泣,我们知道他压抑的情绪开始释放。在德育处和年级组的安排下,我们做了细致的疏导工作,并带着他去找了推他的学生。对方真诚地道歉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对方班主任一再安慰他:不要怕,你不会被报复的,老师始终站在你这边。这些言行给了他很大的安慰和支持,他一边流泪一边说谢谢,踏实地回班级了。

在进行案例总结时,我们都很疑惑,学生为什么不求助?他的失望是从哪里开始的?我们决定向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求助。心理教师主动找到学生,对学生进行了10次心理辅导,并了解到该生的父母很忙,每次遇到问题向父母求助时,经常被无视或是被断然拒绝,不仅得不到安慰,还会被嘲讽一番。渐渐地,他成了“边缘人”,他的家庭支持系统十分薄弱。因此,我们的支持对他而言十分重要。在心理教师提供持续不断的专业心理疏导后,学生对他人开始建立信任,状态明显开始好转。班主任发现他开始参加班级活动了,英语教师发现他主动问问题了。每次在年级走廊里看见我,他都会大声打招呼,也会和同学们打打闹闹,回归了活泼的状态。

当这名学生能够走出自己的“圈”,我们对他的“专属”陪伴暂时告一段落。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也收获颇多:教师在陪伴学生成长、处理事情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以免错过核心问题;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宣泄情绪,不能因为情绪的积压导致更大问题的产生;一定要注意细节,青春期的学生特别敏感,成年人眼里的小事,在学生眼里往往是大事,教师须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