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路上,没有终点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40多年来,杨瑞清致力于乡村教育教学改革,将一所村小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教育集团,激励更多人投身教育、奉献教育——

行知路上,没有终点

■本报记者 潘玉娇

“教育实践中,我一直在想,我在做大事吗?很多年后我终于明白,要立大志,做小事;立大志,做实事;立大志,做新事。小事、实事、新事做到极致,就是大事。”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报告会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回忆着40余年教育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质朴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重温了教育家精神温暖绽放的瞬间。

1981年,杨瑞清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现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踌躇满志的他放弃了留在城里好学校教书的机会,带着“走陶行知之路,到艰苦、偏僻的乡村教书办学”的决心,来到江浦县(现南京市浦口区)的一所村办小学——五里小学。学校的现实状况,比杨瑞清预想的还要糟糕:校舍破旧不堪;最初任教班级的38个孩子中有20个留级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甚重视,特别是女娃,觉得“女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不如回家放鹅”。

“开学了,我发现还有6个孩子没来报名,我用了一个多月,走家串户把这些孩子全部拉进课堂。”杨瑞清回忆说。严峻的现实没有将他压垮,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在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指导下,他两度放弃进城机会,和同事们一起实施“小学不留级”、设置行知实验班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让原本落后的村小渐渐有了起色。1985年,五里小学正式更名为行知小学,学生学业成绩稳步提高,学校再也没有一个留级生。

曾经简陋的行知小学,如今已发展成为集1所幼儿园、3所小学、1所初中、1个基地于一体的现代化教育集团。而在校园一角的一间小院子里,依旧保持着40年前的村小面貌。杨瑞清将自己的办公室安置在这里,同时布置了几间书画工作室。粉墙黛瓦掩映在绿色的松树林中,其中一间屋子里,陈旧的农具、斑驳的壁画,默默诉说着杨瑞清探索“行知路”的最初起点。

1994年行知基地的创办,是杨瑞清教育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他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突出体现。当时,学校发展面临困境,杨瑞清创新利用乡土资源,让城里的孩子前来学习农事。采茶叶、刨花生、喂牲口、夜半行军、野外生存……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让城市孩子深受触动,也为学校的发展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30年过去了,如今的行知基地走出江苏、走向世界,成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截至目前,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60万中小学生,以及100多个国家的12000多名师生。杨瑞清认为,行知基地为行知小学的孩子争取到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条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为乡村孩子的成长打开了一扇城市之窗、国际之窗,打开了一道友谊之门。”

“照片第四排右边第二个孩子叫朱仁洲,一年级时上课不专心,成绩不理想。他父亲要求给孩子留级,态度很坚决。”宣讲会上的一张老照片,让杨瑞清仿佛回到几十年前。他去朱仁洲家家访,看到墙上有很多孩子画的画。“画画有灵气,成绩没问题,交给我们,请放心。”在杨瑞清的坚持和保证下,家长终于答应让朱仁洲入读二年级。后来,朱仁洲的美术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又凭借美术专长考上了大学。现在,朱仁洲已是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他主动请缨为行知小学设计校徽和吉祥物。他说,母校留给他最大的财富就是学会欣赏,这也是最重要的审美素养。

“既赞美盛开的鲜花,又善待迟开的花苞”,这是杨瑞清一直以来提倡的学会欣赏的理念。他反复引导教师、家长修炼“花苞心态”,“只有你相信他是个好孩子,你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好孩子!”

南京师范大学对行知小学1986-2021届2735名毕业生做的调查显示,校友记忆中的学校生活关键词是“温暖”,师生都表现出“不放弃、能坚守、爱劳动、会创造、有担当”等良好素养。“温暖、坚持、创新、担当,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教育的答案。”杨瑞清说。

“杨瑞清校长是我教育之路上的重要导师。”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院长张谦芬感慨地说。1987年,15岁的她被杨瑞清“哪怕一件极平凡的小事也值得用心做”的质朴话语深深触动,这句话至今让她记忆犹新。“从这次报告会中,我再次汲取到了投身教育事业的力量。”张谦芬说。

杨瑞清的教育理念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行知学子,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教育同仁。2023年7月,该校的“大情怀育人: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项目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专家们认为,其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实践解决乡村学校育人实际问题,为着力解决乡村学校生存、乡村教育公平、乡村儿童享受高质量教育等问题,作出了标本性示范。

“行知教育实验最大的成功在于,他们的实践证实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即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学校完全可以建构起一种‘自然的、健康的、和谐的’教育文化,留住‘乡村的味道、乡情的淳朴、乡音的美妙’。”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彭钢表示。对杨瑞清而言,“学陶行知,走行知路,没有终点。”

人物简介:

杨瑞清,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他40余年扎根乡村,潜心开展行知教育实验,精心构建大情怀育人体系,昔日落后的村办小学,已发展成为集幼儿园、小学、中学和社会实践基地于一体的现代化教育集团。学校已创建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主编出版“行知教育实验丛书”,专著《走在行知路上》收录于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大情怀育人: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项目获2022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曾参加教育部师德报告团、教育家精神宣讲团。先后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