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读《研究生课程:现实问题与改革策略》有感

■杨明全

《研究生课程:现实问题与改革策略》

汪霞 刘贵华 等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课程建设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微观层面的着力点。课程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载体之一,能够有效帮助研究生获取学科专业知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在研究生度过角色转型期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研究生培养领域存在着“重科研训练,轻课程学习”的现象。厘清研究生课程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探寻适切的发展路径成为研究生教育实现系统性跃升与质变的题中之义。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汪霞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贵华教授聚焦“研究生课程”这一重要问题,牵头编写了《研究生课程:现实问题与改革策略》一书,对我国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应时之需、应有之义做了系统解读与阐释。本书共分8章,分别就研究生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何以存在、课程如何建设及质量如何保障等方面做了系统探究。作为“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本书对推进研究生课程改革、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底层逻辑到一般规律,层层深入画“本原”。本书从课程建设的底层逻辑入手,厘清研究生教育与高深专门知识的关系、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与社会服务职能的关系、与创新创造能力的关系,指出研究生教育过程始终遵循着学科、知识、社会和创造之间的“钟摆式”动态平衡规律。因此,以课程为中介,实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促进知识理论化发展与社会应用性提升的重要路径,由此凸显出研究生课程建设对高质量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价值。

从现存问题到背后成因,理性审视促提升。研究生课程的现存问题体现为课程实施与科研能力培养脱节、内容缺乏层级性和前沿性、课程设置比例不均衡、评估体系不够完善、课程建设缺乏系统与协调性、课程地位与重视度欠缺等。本书首先以研究生课程的本质特征为着眼点,从主体层面深度阐释了研究生课程未被重视的原因,如认知偏差、传统观念的拘囿等。此外,书中针对师资力量、评估体系、资金投入与制度支持等客体因素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影响做了进一步分析。全面系统的成因考察有助于明晰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为提出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策略奠定了基础。

从理论阐释到案例比较,分门别类破困境。理论阐释辅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提高论述的科学性、揭示现象规律、推动学术研究进步及提升实践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通过访谈资料分析和详实生动的国内外案例比较,提炼出当前我国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结构现状及特征。同时,结合美、英等国的研究生课程建设机制,总结出相应的结构特点。据此,本书就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及拔尖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为研究生课程趋同、目标游离、设置脱节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借鉴。

从本体解读到时代融入,与时俱进助发展。影响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因素错综复杂,各要素之间呈现出非线性关系。本书不仅从课程本体出发,在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实施的过程、课程质量的保障等环节,分别究其内涵、问题、成因及策略,刻画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基本样态。而且,本书立足新的历史背景,聚焦数字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数字技术融入研究生课程重建的设计思路,创造性地将不同的认知观点与方法用以论证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路径方略,进而更好地达成统一并相互弥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课程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实现自我革命、自我升华的重要支撑,是促成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倍增效应的关键内容。《研究生课程:现实问题与改革策略》一书有效契合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需求,其内容不仅在逻辑结构上清晰紧凑,有效丰富了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指导。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