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升职校教师数字素养刻不容缓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加快提升职校教师数字素养刻不容缓

■ 殷堰工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农业数字化提升等数字化变革成为“新赛道”,国家扎实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有力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场景急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应用型数字人才。这促使我们每一位职教人都要认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数字经济时代挑战,加快提升职业学校教师数字素养,以数字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方案》强调,“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壮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更好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还提出一系列重点任务,着力推进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明确指出:“支持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加强创新型、实用型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作为数字技能人才供给方的职业学校,理当加快数字化转型,将加强数字技术技能类人才培养作为当务之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在“2023年数字职业教育助推教育强国建设”大会上指出:“职教战线要以数字技术赋能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赋能教师、教法、教材改革,要适应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趋势,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意识,提高数字化素养和数字化能力,开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新路径。”目前,全国有6千多所职业学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专业布点超过2.5万个。同时,教育部增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314个数字经济领域新专业,为数字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保障。

数字人才的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调整、课程体系的适应、教学力量(包括数字化师资、数字化实训载体等)的保障、教学评价的匹配、体制机制的创新等诸多要素的融合。数字化教师队伍不仅是数字人才培养的“工作母机”,而且是职业教育数字人才培养的核心。打造一支高素质数字化教师队伍,笔者以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对照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组建信息化教学团队,形成老中青数字化教师梯队培养方案,常态化组织教师参加数字技能方面的研修培训,鼓励教师通过不同途径提高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

二是根据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数字化资源建设能力、数字化协作能力和数字化教学评价能力,在能力维度上对教师进行认证管理和考核,在强化“数字教师”身份的进程中,逐步促进教师的数字化转型。

三是以网络课程建设、优质教材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入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形成多样化、立体型数字化教育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

四是建立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数字人才双向流动制度,通过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双向兼容方式,不断强化双师型教师的数字素养,助力数字化教师队伍建设。

主动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需求的转型和升级,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为数字经济提供高质量人才储备是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名师出高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花大力气、下足功夫抓紧抓实职业学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作,以数字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好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蓄水池”。

(作者系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授)